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為盟主虎骨寶加更)

“現在更要籌糧了。”邵勳看著盧志、庾琛二人,說道。

邵勳走到牆邊,看著地圖,說道:“劉聰到底是殺出來的一個人,只要不服散,腦子就很清醒。他現在的決心很大……”

劉聰少年時習文練武,都挺有成績的。能開硬弓,能騎烈馬,武藝不錯,書法也很不錯,還會音樂,能與司馬熾暢談樂理。

冠禮之後,到洛陽遊歷,增廣見聞,結交了很多人。

後出任新興太守主簿,參與一郡機要,熟悉了官府的運作,對公文起草、上傳下達瞭然於胸。

隨後出任匈奴右部尉,管理胡人事務。

再然後,出任齊國中尉,開始管兵。

再到司馬穎幕府歷練,武職、文職都做過。

劉淵起兵後,他帶兵東征西討,積累了豐富的沙場經驗。

他其實真的比兄長劉和更適合當劉漢天子,因為後者只是“好學夙成”,書生成分比較濃。

當然,這不是說書生不適合當天子。有的書生讀書多,善權謀,手腕高,可透過權術手段馭下。

但你也不看看這是什麼時候?這是亂世啊。

亂世還讓文人當天子,這不是扯淡麼?人心長草的時候,長期在外領兵的兄弟是可以掀桌子的。

劉和缺的就是在外帶兵打仗的經歷。

這也給邵勳提了一個醒,如果他活的時間不夠長,沒能理順諸般事務,那麼繼承人的位置就不能交給沒有軍事能力的子嗣,因為他試圖建立的王朝,並非世家大族的天下,穩定性是不太夠的。

但如果需要世家來幫你穩定王朝,那必然和光同塵,與他們打成一片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最大的不穩定。

南朝晉宋齊梁陳五朝變幻,不都是世家大族拋棄了原本的皇室,換人了麼?

“劉聰……”邵勳的手指在平陽方向點了點,說道:“河北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這麼打下去有點被動。”

盧志一聽,眉頭皺了起來。

這話他不愛聽。河北多好的地方啊,王霸之基啊!

曹孟德對此都愛不釋手。

就以鄴城為例,他在城西修彰渠堰,既消除了漳水水患,又給鄴城軍民提供了水源(長鳴溝)。

西門豹修建的天井堰也被曹操重築,使漳水回流東注,裡中有十二蹬,每蹬相距三百步,分置水閘門,分漳水為十二流,水流所灌處叫晏波澤。

他還在城南修建石塞堰,從安陽引洹水入鄴,匯漳水而東流,灌溉農田——現已淤塞。

曹孟德搞的這些水利工程,不但利於農田灌溉,還便於交通往來。

城西又有玄武池,不僅可排練舟師,周邊還環境優美,是一處很好的遊覽之所。

有湖、有河、有渠、有溝,帶來了便利的交通,帶來了農業的豐收,帶來了優美的景色,你當河北第一名城的名頭是白來的?

只不過大晉朝以來,對河北不重視,太平年間很多水利工程就年久失修,戰爭爆發後更是無人問津,讓鄴城無法發揮出其全部實力罷了。

在盧志看來,這會就不該猶豫了,直接將幕府遷到鄴城來,花大力氣修繕曹魏以來的溝渠、堰池、驛道、城池,令其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