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撤軍的命令傳下來的那一刻,正在河內、上黨大地上轉運糧草的輔兵、役徒們差點喜極而泣。
真的太苦了!
七十多里的太行陘道雪後溼滑無比。道路左側的深澗之內,摔落的車馬、僵臥的屍體隨處可見。
天井關前,停滿了密密麻麻的車輛,等待透過關城。
天井關後的山路上,每有車輛損壞,根本沒有時間維修,直接解下皮套,拉走役畜,然後把車廂推落山崖,免得擋路。
陸路轉運糧草,效率太低,代價太高,時間長了苦不堪言。
而且,這麼多糧食被挪用到了前線,河北、青州大地上不知道要多餓死多少人。
反正青州天師道徒已經趁著饑荒造反了,聲勢浩大。
大將軍府外兵屬劉靈四處撲滅叛亂,徐州刺史糜晃自東海、彭城、琅琊、蘭陵、東莞五郡調糧百萬斛,輸入青州,配合劉靈的軍事行動,剿撫並用,以期儘快平定局勢。
冀州流民帥越來越多,有人向南來豫州兗州,有人向北去幽州,還有人借道幽州逃奔慕容鮮卑。
李重率軍彈壓,儘量引導流民帥帶人南下鄴城就食,那邊靠近黃河,糧食輸入較多。
不過,黃河要不了太久就會結冰了。
南方亦有戰事。
甘卓、紀瞻合力北上,攻入汝南、汝陰,破了幾個縣城,擄掠人丁財貨後離去。
劉粲遣兵出藍田關,至武關城下,前陳郡公府右常侍、上洛太守樂寬嚴陣以待,匈奴糧草不支,退去。
洛陽饑荒,出現了人相食的慘事……
邵勳屁股上也是一堆屎。如果沒有入冬,興許他還會咬牙堅持,再打一打丹朱嶺,但當北風勁起,第一場大雪降下時,他果斷收手,不打了。
十月二十五日,邵勳在高都城外會見了轉運糧草而來的舅舅劉善。
“阿舅年逾五十,還要領軍奔波,委實不易。”邵勳騎著馬,與劉善並轡而行,走過一支支營伍。
許多士兵自發地歡呼了起來。
野王奪城之時,騾子軍又出了個一步登天的傳奇。
高都、泫氏等地都是和平接收的,傳奇頓成絕響,士兵們有些不滿意,還想打。
這支以許昌世兵、河南丁壯、石勒降兵、兗州世兵為基幹構成的雜牌部隊,戰意昂揚,以至於邵勳都不太捨得解散了。
到了最後,罷遣了其中的大部分,只留下兩萬精壯,列於名籍之上。下次徵召,優先選擇他們,再度編組成軍。
不過,其中會有五千人留守高都,由唐劍統率,大部分是他以前帶過的兗州世兵,多家於濮陽廩丘。
邵勳左思右想,決定將這五千人一分為二,一半由唐劍帶著,移駐泫氏,另一半由劉善帶著,屯於高都。
不是不想派駐更多的留守部隊,實在是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