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九章 只有梁王能救你

天色微明,吱嘎吱嘎的轉動聲便在院內響了起來。

老翁一邊擦著汗,一邊奮力推動著石磨,將新收的小麥磨成麵粉。

院內還等著一群人,吵吵嚷嚷。

“不如去劉部大那裡買匹老馬,便宜。”有人蹲坐在地上,大聲說道。

老翁笑了笑,沒說什麼。

中山遭災幾年了?家裡兒女穿的衣服還是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哪來錢糧布帛買馬?

有那餘糧,不如存下來,明年少種點糧食,多種幾畝麻子,好用麻布製衣裳。

老嫗開啟了雞窩門,“喔喔”幾聲,將七八隻公雞母雞驅趕了出來。

雄雞第一時間跳到了院中半截樹幹上,昂首挺胸,威武不凡。

母雞發現了一隻蜈蚣,立刻圍了上去,甚至撲飛著翅膀爭搶了起來。

老嫗從滿是雞毛、糞便的雞窩中鑽出,手裡拿著幾個蛋,小心翼翼地走到西屋。

屋內有一個用竹子編成的糧囤,原本空空蕩蕩的,現在已經有了一些糧食了。

老嫗將雞蛋放在熟悉的位置,用小麥蓋著。

想了想,又覺得不妥。於是拿來一個罈子,先往裡面裝了一點小麥,再把雞蛋一個個放進去。待過幾日,把這壇麥連帶著雞蛋一起賣掉,換點日用之物回來。

老人之子扛著釘耙,與眾人打了一聲招呼後,便準備出門了。

早上吃的湯餅,湯很多,餅很少。剛吃完沒多久呢,就覺得有點餓了。

飢餓是刻在河北百姓骨子裡的東西,尤其是經歷了三年水災的人,記憶極其深刻。

五月麥收之後,家裡總算有了點糧食。但因為以前沒種過麥子,收成不高,接下來還是得抓緊時間種點雜糧,最遲六月中就要種下去,九月底差不多就能收了。

到了那個時候,興許才能稍稍敞開肚皮,多吃那麼幾口,前提是官府不再徵糧。

農家小院隔壁,蘇恕延才剛剛起床。

這是一個前後數進的院落,因為比較大,所以住了好幾戶人家,據聞都是洪水退去後從外地跑回來了,勉強算是一個宗族的,大家湊在一起過日子。

不過這會他們全都被趕出去了,房屋被護夷長史蘇恕延及其隨從們“借住”了。

“真是久旱逢甘霖。”有那士人出身的隨從感慨道:“去年隨大王來河北賑災,滿目瘡痍。太太平平過了大半年後,竟然恢復了不少元氣。”

聽他們這麼說,蘇恕延竟然也很感慨,笑道:“年少時在廣寧放牧,因長久不下雨,風沙漫天,草木寥落。羊群所經之處,寸草不生,荒蕪無比。可六月一場雨降下,漫山遍野就綠了起來,也不知那些草叢哪鑽出來的。這亂世之中,百姓與那野草也差不多了,草民草民,其實無需對他們多好,只要不過分壓榨,不災害連連,慢慢都能恢復。”

此言一出,隨從文吏們都拿驚異的目光看向蘇恕延。

沒想到這胡酋不但識文斷字,還能說出這麼深刻的話。

蘇恕延見他們那樣子,哈哈一笑。

他是文采不行,說不出太漂亮的話,但基本的道理是懂的。

廣寧乾旱之時,河水斷流,人畜飲水困難,於是就打井。到了後來,井裡也沒水了,於是只能南下劫掠。

如今河北的狀況大概就是穩穩拿下一季收成很一般的糧食,井裡算是有了點水了,但和大旱之前還是沒法比。

至於讓斷流的河湖恢復,那卻不是一年之功了。

“長史說得在理。但若梁王不賑災,可沒今日這般景象。”有河北出身的隨從說道:“不賑災,流民遍地,攻殺郡縣長吏,將那些本來還能勉強支撐得下去的百姓也裹挾進去,破壞甚烈。今賑災三年,河南固然怨聲載道,但河北保留了更多的元氣,恢復起來也更快。”

“是極。”蘇恕延一怔,立刻順著他們的話點頭應是。

這些人都是他的下屬,但怎麼說呢,他畢竟是烏桓人,在漢地做官多多少少也面臨異樣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