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睿既然有所明悟,動作一下子就加快了。
整個七月,一系列的任命以讓人眼花繚亂的速度下發,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樁。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便是禁軍的調整了。
劉琨偌大的名氣,卻無法當中領軍,最終給了個太尉,屬於高高掛起,不給實權。
其實司馬睿很想用他,但大普朝國情如此,不是皇帝想怎樣就怎樣的。
王舒王處明出任中領軍,成為整個禁軍名義上的主師。
山遐任譙國內史、西中郎將,監譙、歷陽、廬江、淮南四郡諸軍事,暫治蕪湖。
他保留了開府的權力,又駐京西重地,故被時人稱為「西府」。
王舒住進了當年司馬睿為鎮東大將軍時的府邸,掌禁軍,故曰「東府」。
諸葛恢罷侍中職,出任鎮北大將軍,駐京口,領徐州刺史,監青、徐二州諸軍事,被稱為「北府」。
山遐、諸葛恢這兩個人選幾乎是必然的。
司馬睿本心想宗室甚至自己兒子出鎮,以便掌握兵權,但凡事都要講力量對比。
世家大族給你兵權好讓你來殺我麼?
到了最後,也只能由既是世家大族,又與皇室聯姻的人出鎮,算是一種另類的「相忍為國」。
東府、北府、西府之外,還有南府。
太興元年(328)八月初十,以王彬為江州刺史、南中郎將,鎮湓口(今九江四府都掌兵權,皆為軍府。
再簡單點說,東府管禁軍,西府管豫州兵,南府管江州兵,北府管青徐兵當然,東西南北四府都是「俗稱」,並非正式官職。
一切塵埃落定後,已是八月十四日。
正準備離開建郵的諸葛恢來到了金城時已八月,一派秋收景象。
令諸葛恢感到親切的是,琅琊國的百姓種的是粟,而不是稻一一其實這會江南種粟的不在少數,並非普遍種稻,甚至還有種小麥的,只不過很少就是了。
「今日便厚著臉皮留下來,叨擾一頓粟米粥。」走在田埂上的諸葛恢心情頗佳,笑著說道。
「還有許多要請教婦翁的地方呢。」琅琊王司馬衝故意用著比較親切的稱呼說話。
諸葛恢聞言,笑而不語,只看著前方的金城。
這座東吳時期修築的城池,將成為新的琅琊王府,同時也是琅琊國屬官辦公的地方。
「琅琊國能得江乘縣割實土置臨沂縣,委實不易。」諸葛恢突然說道「老夫也是渡江十年以後才有戶籍。」
諸葛恢是哪裡人?按照當下來說,丹陽郡懷德縣人氏。
但懷德縣是一個只存在於紙面上的「幽靈縣」,只有一個縣衙位於臺城南七里的某個宅院,該縣本身並無實土。
縣衙的主要工作就是登記戶籍,目前大約有一千戶人家,人員構成是早期南渡幕僚、後期加入的官員以及司馬睿琅琊王府舊人、七大姑八大姨。
與其說是縣,不如說是檔案局。
但治金城的琅琊國、臨沂縣又不一樣了,他們有實土了,就是眼前這片剛剛豐收的地方,原屬丹陽郡江乘縣。
總共一千五百戶人家,多為當年自琅琊國南下的百姓。
「不過一一」諸葛恢又話鋒一轉,道「置僑州、僑郡、僑縣,所有人都會叫好,可若給郡縣實土,就未必所有人都歡喜了。”
司馬衝聽得一愣,下意識問道「婦翁何出此言?」
「殿下以後會知道的。」諸葛恢哈哈一笑,並不多加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