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羽之名,源於倦鳥歸巢。
整體而言,這座掩映在山林之中的宮殿環境清幽,風物美麗,是一個不錯的頤養性情的地方。
從天子下詔的那一刻起,襄城、潁川、河南、汝南、南陽五郡就徵發了六萬丁壯。
有人開始整修道路,不僅僅是宿羽宮,從梁縣到廣成宮再至宿羽宮的驛道坑窪之處,盡皆填平。
有人收割乾草,清理雜木,轉輸資糧,將草料倉、柴房、邸閣徹底填滿。
還有人將不經常住人的房屋打掃了一番,門窗、屋頂之類多有修。
最後,趁著冬季枯水期,廣成澤稍稍有些失修的陂池、堤壩得到了維護,河道、灌渠也被徹底清淤,甚至新開挖了一小段,以應付逐年滋長的戶口。
六萬丁壯在冬月十五前後走了,隨後便是從河北趕來的右飛龍衛府兵四千八百人、從平陽、河東、弘農趕來的黃頭軍四營各一部計萬人,這些人屯駐在廣成澤附近,從外圍三十里開始,層層駐防,設卡查驗。
一連忙活了好幾天,直到聖駕抵達前夕,整個廣成苑才徹底平靜下來。
冬月十六,原陳郡太守、現太常寺少卿華恆抵達了宿羽宮碧霄殿,召見了來自諸郡計程車人、商徒。
土人、商人這個群體,其實還是有一定重合度的。
大家族分工明確,有人做官保駕護航,有人治學打響名氣,有人經營莊園維持家族根基,有人操練莊客部曲以為武備。
而在靠近大城市或者比較富庶的地方,莊園內有一定數量的糧食、布匹、果蔬、牲畜剩餘,或者林木等經濟作物用不掉,就會想辦法賣掉,這些在家族裡面都有專人負責。
平原華氏的華迎之就是這樣的人了。
曾祖華虞,晉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已故。
祖父就是眼前這位華恆了,晉駙馬都尉,梁陳郡太守、太常寺少卿。
父親華俊,原本在家治產業,開國後去一河之隔的濟陰郡當了個縣令。
而他華迎之,本來該出仕了,家族也有門路,但現在情況起了變化,他要為南下江東做準備。
坐在他身邊的是一位名叫胡毋休的年輕人。
華恆目光自孫子華迎之身上掠過,看向胡毋休,擠出了一點笑容,道「智周,老夫還擔心你嫌路遠就不來了。甚好,天子昨日道次館驛,還問起你了。」
胡毋休一聽,受寵若驚,立刻起身行禮,道「得天子垂顧,誠惶誠恐。」
華恆見他這副模樣,笑了,道「一點不像你父祖放達。」
呢,當然不像了,畢竟不是親生的。
想當年,胡毋輔之管不住自己的嘴,就是喜歡喝酒,喝個不停,最後把身體喝垮了。
他兒子胡毋謙之酗酒更厲害,不到三十歲就死了,竟沒比父親多活幾年。
父子兩人都死在酗酒上面,讓人胃嘆不已。
胡毋輔之本有大機緣。
今上非常嘉賞他的文采,常用為書記,引為近臣,奈何奈何。
胡毋謙之娶琅琊王氏女,無後,於是過繼了族子胡毋休為嗣。
此人與胡毋輔之、胡毋謙之父子完全不一樣,但因著福澤,依然能得到天子垂問。
但胡毋休才學一般,也不會經營名聲,早早就開始居家治產業,竟是放棄仕途一脈了。
可惜!
胡毋休身旁則是濮陽成公。
前晉有成公綏,得張華賞識,位列國子博士;又有成公簡,任太子中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