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們對於這些事是沒有什麼興趣的。
而和女孩子談論軍事是很容易被嫌棄的。
能和朱允常談天說地,暢所欲言,樓雲很高興。
雖然他不想做什麼將軍,但是能學有所用,這種感覺是非常好的。
樓雲繼續著剛剛的問題,他說道:“瓦剌人雖然與韃靼人同為北元部族,但是卻不同,我從大哥的口中得知,瓦剌人的無論是戰鬥能力,還是軍事紀律都遠勝韃靼人。”
“而且韃靼人和瓦剌人的關係並不好,韃靼人的所處的位置也不是個好位置,他在我們與瓦剌人之間。”
“大哥一直將瓦剌人視為心腹大患。”
太子知道他所指的大哥是誰,能有這番見解的,朝中沒有其他人,除了自己的那個弟弟漢王朱允勖外,便只有雍王朱允常了。
雖然太子與漢王是主要的競爭對手,但漢王確是一個戰爭的瘋子。
他簡直就是為了戰爭而生的,他喜歡戰爭,就如同他喜歡女人一樣。
雖然是一奶同胞,但是漢王卻十分的好戰。他一直將瓦剌和韃靼視為眼中釘,如果讓他成為皇帝的話,窮兵黷武,大明朝就有動盪,甚至是民不聊生的危險。
現在的百姓們需要的安定的生活,緩慢的休養生息,而不是再度對外擴張的戰爭。
對於上一次戰爭的終止是因為瓦剌和韃靼人願意接受明朝的冊封,從而做明朝的附屬國。
對於這件事,滿朝上下所有的看法都是見好就收,因為國庫支撐不起那麼大的軍費開支。
當然太子的看法也是這樣的。
不過以漢王為首的兵部要員們卻有不同的看法。
極力痛斥言官們的禍國殃民,武官集團認為這是一舉剷除瓦剌和韃靼的大好時機。
他們力主一勞永逸的方針,從根本上瓦解瓦剌人與韃靼人。充分佔領瓦剌和韃靼所處的草場以及土地。
然後讓他們再也沒有威脅明王朝的力量。對明王朝對武的實力。
而且漢王還搬出了岳飛與秦檜的故事。
痛斥以太子為首的言官們不顧大局的做法,他們認為如果這次不斬草除根的話,那麼將來養虎為患,瓦剌和韃靼會成為懸在大明朝脖頸上的一把尖刀。
畢竟大明的國都京城距離對方的領土不過在咫尺之間。
而以漢王為首兵部的武將們甚至向皇帝提出了遷都的要求,他們主張將皇都從現如今的北京重新遷都到金陵或者洛陽,開封。
從而避開這些遊牧民族的鋒芒。國都是一個國家的咽喉,如果國都淪陷的話,那麼對於整個國家計程車氣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而武將們甚至搬出了靖康之恥這件事,來勸諫皇帝。
對於戰爭的和與戰,那個時候的朝廷展開了一場大辯論,文臣與武將們分為兩派互相打口水仗,互相上書勸諫皇帝。
而那次朱允常也罕見的站在了漢王的那一邊。他也認為這是一舉消滅瓦剌和韃靼,剷除威脅的好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