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眾人驚訝不已的目光,崔文卿一臉平靜的微笑言道:“蘇兄不是想與顏卿之相見很久了麼?咱們好兄弟講義氣,自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眼下有所機會,蘇兄與我也應該同路而往。”
崔文卿的目的很簡單,如果有蘇軾與他同路而去,顏卿之的注意力肯定不會只單單留在他崔文卿的身上,而且也會有所關注蘇軾。
況且蘇軾對於詩詞的鑑賞也是很有一套,有蘇軾與顏卿之切磋交流,從而降低他不善詩詞被暴露的風險。
然蘇軾三人卻是誤會了崔文卿的意思,蘇軾哈哈一笑,頗為感動的言道:“文卿兄果然乃是在下摯友,連這樣難得一親芳澤的機會,都要帶上在下同路,實在感謝至極。”
而碧玉、雪薇兩女也不由對崔文卿露出了敬佩之色。
好一個正經有禮,重情重義的年輕公子。
光他能夠放棄與顏卿之獨處的機會,邀約蘇軾同路而去,便知道他乃是一個坐懷不亂的人物。
聞言,碧玉欣喜站起,對著崔文卿笑道:“既然崔公子同意了下來,那奴這就去詢問顏娘子的意思,請兩位公子暫且稍等。”說完,纖手一提長裙,便要轉身而去。
“等等。”臨行之前,蘇軾卻陡然擺手,叫住了碧玉,微笑言道:“若是我蘇軾依靠文卿兄之才才能進去與顏娘子一見,只怕也會被她所看不起,這樣吧,在下也當即作一首愛情詩詞,供顏娘子一看。”
崔文卿一愣,才明白性格醇厚的蘇軾,也有著一份不願意輸給他人的錚錚傲骨。
這非是蘇軾愛好出頭風不肯服輸,而是許多文人都具備的顯著特點。
自古文人相輕,信哉斯言!
想到這裡,崔文卿也為之釋然了。
片刻之後,雪薇為蘇軾尋來了筆墨紙硯,蘇軾略一思忖,大筆一提便在宣紙上縱筆如飛,寫的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
一詞方罷,雪薇和碧玉都忍不住捂住了小嘴驚撥出聲,顯然沒想到蘇軾能夠作出這樣絕妙非凡的詩詞來。
蘇軾落筆而笑,望著崔文卿笑語言道:“文卿兄,你來看看,我這首《蝶戀花》如何?”
這傢伙,果然是不願意服輸啊!
光是這首《蝶戀花》的意境,便強過世間太多太多的詩詞。
然則,只可惜他要挑戰的是《鵲橋仙·纖雲弄巧》,卻有些不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