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成武六年的正月十六,京師長安依舊熱鬧非凡。
因為過去的一年可以說是大秦立國以來最輝煌的一年,大秦世仇西夏終於滅亡在大秦兵鋒之下,所以,今年的正月十六,依舊不設宵禁,花燈也未除去,顯然,這一晚的喧囂雖不及正月十五,但也非是往年可比。
正月十六,各處衙門正式開衙。
不過按照慣例,這一天各出衙門,多是灑掃雜事,衙門中的小吏們要將各處打掃乾淨,文書也要整理文案,為主官坐堂視事做好準備。
早朝也不會在這個時候開始,一般要等到正月二十以後,甚至沒什麼事的話,早間朝會也許會過了正月才重新舉行。
在這個上面,並沒有一定之規,主要是看皇帝陛下的意思。
實際上,這是給皇帝陛下,以及朝臣們放的年假,差不多有一個月,讓各人都能和家人團圓,好好歇上一歇。
其實這也就是朝臣們的特權,因為一年下來,朝臣們十分忙碌,除了病休之外,連輪轉都輪不到他們。
加上早朝,朝臣們在這一年當中的生活十分緊張,而且,許多朝臣除了主要職司之外,還兼任著諸如各殿學士,值守皇宮衙署,甚至於教導太子,在宗學中任職,甚或是進諫陪同聖上等等諸般事務。
朝臣很忙碌,這官兒也實在不好當。
所以到了五十歲上,朝臣們多已精力不濟,除了那些身居要職的重臣們。其他職司上的官員。許多自己便要上書辭官了。
所以說。朝臣的新陳代謝,遠不如普通百姓想象的那樣遲緩,戀棧不去者是有,但很快,繁重的政務以及急等著上位的下官就能掐死他們的幻想。
只有那些精力過人,過了年紀依舊思維敏捷,身體康健的朝臣,才會更久的戰立在朝堂之上。其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朝堂上臣子們確實可以稱之為人中之傑,他們就是人群中最精英的那一部分。
和競爭激烈,事務繁重的京官們比起來,地方官吏顯然要輕鬆很多。
但這其實也要看你怎麼來當這個地方官長了,幾年一考的地方官吏,輕鬆的肯定要得個平庸的考績,只要那些拼命努力的官員,才會在大考中出頭露臉,向著京官努力前行。
而在正月裡。地方官吏其實已經在忙活了,他們比京師中的衙門開衙要早的多。過了正月初五,許多勤於地方政務的官員便會到衙視事。
他們這個時候要做的事情要比京官們多很多,因為就要開春,所以農桑之事便要開始在這個時候準備了。
農具,種子等等等等,再加上這個時候還要統計這年冬天,各處受災情形,在開春之前,上報朝廷,各路撫使衙門,也在等著地方官府送上去年的刑案,稅賦統計,度支諸事等等。。。。。。。
好在,這些事情在去年冬天時已經大多準備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只是在做最後的修訂,他們也不能不慎重,因為這與地方官吏的考評密切相關。
而在春耕之前,地方上還要對道路溝渠,做最後的修繕。
春耕過後,來到夏季,許多地方還要預防水患,雨少的地方,卻要連連求雨。
到了秋季,又面臨秋收,事實上,這些年,地方官吏這個時候都在籌備糧草,徵召伕役,大秦的戰車,可不是光靠著軍人來推動的。
秋收之後,才是地方官吏最繁忙的季節,徵收田賦,統計稅銀等等等等,都在秋末冬初的這一段時間內完成。
可以說,地方官員們就是在圍繞著轄下的田畝在辦事,沒辦法,田為國之本,這個重點是不會變更的。
不扯那麼遠,正月十六過去,京師終於略略恢復了平靜。
各處衙門也正式開始署理政務,今年比之去年要輕鬆一些,不用為西北戰事操勞。
但今年春耕之後,將要發生的戰事依舊牽動著朝臣們的心。
很多人都知道,東邊的大軍已經如箭在弦,不論河洛,還是河中,都已經平靜了五六個年頭,大軍空耗糧餉,卻無所事事,如今一戰而定西夏,東邊的大軍很可能已經急不可耐,只等朝廷旨意到來了。
不過讓人安心的是,東邊大軍其實一直在備戰,士氣飽滿,糧草充足,不會像伐夏之戰那般倉促,朝廷應對起來,要輕鬆的多。
尤其是,經過一場滅國之戰,大秦的國庫反而更充盈了一些,西夏數百年積聚,差不多都被大將軍趙石搬回了京師,據說,來年開春,還要陸續有著西邊送過來的虜獲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