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書友們的建議,心裡分外舒暢,謝謝大家的支援和鼓勵。x)
趙石眉頭皺了起來。
雖然張峰聚不可能在信上寫的太過詳細,但趙石已經意識到,大同的問題很是不小了,而這一切的根源其實很簡單,商人的貪婪正在不斷的那座城市中擴散,讓一切變得混亂了起來。
作為軍人,他註定不可能喜歡錙銖必較,充滿了貪婪味道的商人這個階層,但他也不會認為,張峰聚的那些餿主意有多英明。
至於柳世源。。。。。。。大秦的官吏們在這個事情上面和其他兩國可能會有些區別,他應對商人的事情上,顯得木訥而又笨拙。
如果商人們太過分的話,很可能大同那裡會發生一次屠殺,這就是秦人應付混亂的最終手段了,連趙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也許自己才是他們中間,最適合應對這種局面的人。
當然,他也不會認為,自己只要弄出點稀奇古怪的東西,就能解決這麼一攤子事情。。。。。。。。
多年的領兵生涯告訴他,一旦涉及的人和事都太多的話,想要靠一己之力,將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或者以為按照後世的經驗,出個什麼主意,就能解決掉複雜的問題,那他現在估摸著已經連骨頭渣滓都不剩了才對。
是的,群策群力才是最好的辦法,站在朝堂上的那些人,都是聰明到極點的一些人,當一件事擺在他們面前。只要不存太多的私心。他們便可以找到世上最好的途徑來解決問題。。。。。。。
大同的混亂還方興未艾。給河東軍政大員們造成的困惑還不算太多,但想想就知道,等到那裡成為一座商業繁茂的城市,商稅也遠遠超過農稅的話,他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趙石不負責任的猜想著。。。。。。。。
這樣的事情,以後還有很多,蜀商們靠著先天的優勢,正在長安城混的風生水起。
而絲綢之路一旦開啟。來自遙遠西方的商人們,更是會快速的來到漢地,漢地的一切,可能都將成為他們手中的貨物,而且都能賣出好價錢。
然後他就笑了起來,這根本不是他一個樞密副使該操心的事情嘛,嗯,如今中書的那個老頭兒有些太過清閒了,整日價在腦子裡想著什麼陰謀詭計,不如拋些事情給他做。讓中書那些老頭子們去頭疼吧。
接下來,心中說的便是好事兒了。當然,這只是張峰聚自己以為。
因為他打算讓軍中一些即將或者已經退出軍伍的老兵,來跟草原人做生意。
趙石可以想象,在河東無事可做的張峰聚要幹些什麼出來,甚至於,他已經肯定,張峰聚已經開始這麼幹了。
讓軍人經商,趙石咬了咬牙,這個混蛋窮瘋了怎的?虧他想的出來。
軍人一旦成為商人,會迅速的失去榮譽感以及他們最珍貴的勇氣和膽量,這個在他來說,可以說是再明白不過了。
張峰聚無疑是在開一個極其惡劣的先河,當然,估計也不能說什麼先河,自古以來,以商助軍的事情,應該沒少發生過,只是他舉不出例子罷了。
趙石也知道,這不可能是張峰聚一個人的主意,定然是大同守軍中的一些人,看著腦滿腸肥的商人眼紅了,想要從商道上分一杯羹。
就知道,河東的風氣不好,總會帶來不可預料的影響,如今可不是應驗了嗎。
在趙石看來,軍人只能靠國家供養,根本不能自己去賺取軍資,一旦久了,不但軍隊會廢掉,而且,這樣的軍隊也會變得非常的危險。
他耐著性子將信看完,草原上的情勢已經非常分明瞭,諸部聯盟牢牢的佔據了廣闊的北方草原。
而他們的優勢,是任何其他部族都無法比擬的。
他們背靠大秦,他們再也不怕風雪的侵襲,因為他們可以從大同或者河南地那裡得到大秦的支援。
老人和孩子不用再忍受飢餓風寒,貴族們帳篷中的財富也在漸漸增多,牧民的生活也開始安定了下來。
一切的一切,都顯示著,草原各部的興盛就在眼前。
得到大秦封號的汗王們,在紛紛建立自己的汗帳,也更加積極的想要建立王庭,當然,這個希望很渺茫,趙石曾經許諾韃靼人建立自己的王庭,但直到現在,也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