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第六百二十章陛見(二)

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第六百二十章陛見(二)

“羽林中郎將,例由親貴執掌,位置尊榮,卻無多少兵權,這個你應是明白的,以你之才幹,也有大材小用之嫌,前幾日朝議,也引來不少議論。。。。。。”

小徑之上,景帝當先緩步而行,悠然的聲音中聽不出喜怒,如那晚一般,趙石落後半步,默默隨行,談的事情也和那晚大同小異,趙石心裡不由有些膩歪,但聽的卻是仔細,每一次和皇帝見面,毫無疑問的,都是風險和機會並存,容不得半分大意。

“他們心裡怎麼想的朕知道,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無非如此罷了,但卻不想,鳥兔未盡,朕豈能自毀干城?

就算鳥兔皆死。。。。。。。。。。。當年先帝在時,便曾問朕,古之帝王,庸碌無能者多,雄才大略者亦多,先帝便問,你最欽服敬仰者為誰?你知道朕是怎麼答的?”

趙石知道,這話估計不用自己來答,果然,也不等他開聲,景帝已是自顧自接著道:“朕不假思索,當即便道,古之帝王,朕最欽佩者,莫過於唐太宗李世民。”

“先帝笑問何故,朕知道,前朝太宗皇帝弒兄殺弟,始等皇位,雖是賢明君主,但多數為先帝所不喜,但朕還是選了太宗皇帝,為何?太宗世民平定天下,又逐突厥於塞北,開大唐極盛之世,文治武功,皆非他人可比,但朕最佩服他的地方,不在這些,而在於終其一生,皆能善待有功之臣,賢臣大將,多數皆能善始善終,歷朝君王,又有哪個能比得上?

古來君王,同患難者多,同富貴者少,不論秦漢魏晉,賢臣名將,得善終者又有幾人?朕自登基以來,嘗自戒懼自省,不蹈前轍,欲要效法前朝太宗皇帝,然這滿朝上下,誰又能明白朕的苦心?”

這番話看似推心置腹,但卻屬隨口之言了,想那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大小戰事經歷無數,親冒矢石,是標準的馬上皇帝,心胸又是寬闊若海,還能體察下情,愛民如子,這才成就了一番偉業。

那樣的豐功偉績,幾乎是不可複製的,而觀景帝其人,在心胸上,就斷不能與李世民相比,而最大的短處,就是在軍隊上,李世民身為李淵次子,幾乎是從底層軍官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在軍中的威望有幾個帝王能比得上?

像景帝這般,自小生於京師,連長安城都沒出過幾次的君王,對於領兵大將的忌憚幾乎是天生的,沒什麼能夠更改,想像李世民那般信人用人?豈不是和痴人說夢一般?

這番話也許是他發自肺腑,但實際上卻只能以標榜之言視之,若真信了,那才是傻瓜呢。

當然,聽在趙石耳朵裡,就算他沒想那麼深,卻也只權當聽聽故事,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是一點也沒放在心上的。

其實自他立下擁立大功,卻幾乎被逼出長安,統兵東征開始,心裡就留下了疙瘩,對於眼前這位皇帝說的話,就沒一句能讓他感動或信任的了。

不過耳聞目染的,這奉承話卻是學了不少,嘴上當即便道:“陛下一片苦心,群臣今日不明白,明日也會明白,如今大秦方得蜀地,良將不顯其位,賢臣不揚其名,若日後平定中原,群臣自然會明白陛下一番仁德之心。”

言下之意,也就是說,現在說這些都還早,日後才能見得分曉,換句話說,就是日久見人心的意思。

不過也是搔在了景帝的癢處,尤其是平定中原幾個字,更是讓他心中震動,難以自己,諸般雄心壯志,概括起來,也不過就是這幾個字罷了。

景帝深深吸了一口氣,才壓下胸中激盪,這才笑道:“好,滿朝文武,也只有得勝伯知道朕的志向。”

說到這裡,停住腳步,回首望向趙石,“當初鄉間陋室,字字珠璣。。。。。。。。。。。朕這幾年,也算是殫精竭慮,北結西夏,東拒女真,南臨巴蜀,數載之間,以傾國之力,大小數十戰,終有今日之局。。。。。。。。”

“都說諸葛未出隆中,已定天下三分,而今朕卻要說,柱國未出鞏義,卻已開我大秦百十年未有之局,得勝伯之功,不讓古人專美於前啊。。。。。。”

趙石自然知道景帝說是哪般故事,當初頗有些胡言亂語,雖也有些計較,但終也未想到,被景帝當了真,數載經營,竟真成了今日局面,也算是無心插柳之舉了。

再回想當時所言,他自己都有點佩服自己,竟然能以隻言片語,攪動天下大勢,使數十萬人血戰疆場,其根源卻只在於當日那幾句故作驚人之語,每一回想,除了自得之外,卻也有些如在夢中之感的。

他嘴巴之嚴就不用說了,這些年從沒在旁人面前透露過一點,哪怕是最親近的人也是如此,而景帝的心思就更好理解了,數載經營,其中多少艱辛苦楚,卻不過是因為旁人一句仿若戲言之語。。。。。。。。。而塵埃落定,就全部歸功於人?

帝王不是聖人,可沒有半點割肉喂鷹的心腸度量。。。。。。。。。

今日舊事重提,趙石心念電轉,也猜不出景帝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所以也必然只能老實的謙遜。

“陛下還記得當初臣的孟浪之語?微臣可斷不敢與武侯相比,陛下此言若傳出去,微臣哪裡。。。。。。。哪裡受得了?

當日的情形陛下又不是不知道,崔先生在臣那裡避禍,臣強逼著他當了臣的教書先生,心裡可是不情願的很呢,教微臣時不肯用心不說,還時常說些聖賢大義來擠兌於臣,臣年少氣盛,又是武人,就有些受不得,所以也每出驚人之語,來讓崔先生頭疼,自己都未深思熟慮過的。

不想卻被陛下無意間聽聞,更未想到,陛下竟當了真。。。。。。。。後來作了官,見聞有所增益,才知當年孟浪輕狂,國家軍政,千頭萬緒,又哪裡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