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易走出店門,心情暢快,手裡抓著黑塑膠袋,腳步也輕盈了很多。沒想到,剛到蜀都,就得了件寶貝!
路過一個賣金剛菩提的攤子,唐易順手買了一把豬鬃刷子,這東西,回去的確得清理一下。
這時候,不少擺攤的已經開始陸陸續續收攤子了,唐易路過一個攤子的時候,鬍子拉碴的攤主正在往報紙裡包一樣東西,是一個白玉片子,上面方,下面是有弧度的尖角。靠近方的一頭有倆孔,靠近尖的一頭有一個孔。
唐易眼前一亮,蹲下身來,“老哥,不忙包,東西我看看!”
如果是逛古玩攤子比較頻繁的朋友,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碰不上東西的時候,那是一趟趟空手而回,而得了好東西的時候,哎?接二連三,還真不讓你一件兒就打住。唐易都準備要走了,沒想到卻又發現了這東西。
“老件兒,和田玉的。”攤主遞給了唐易,“包漿多好。”
“好是好,就是沒什麼工。”唐易接了過來,“這是什麼東西?”
“看形狀,像個玉蟬,挺有特色的!”攤主自然揀好聽的說。其實他也是猜的,這就算是一件玉蟬,但既不是刀法流暢的漢八刀,也不是工藝繁複的乾隆工,很沒有代表性。
“把玉蟬雕成個‘面具’也叫有特色?”唐易不鹹不淡地應了一句。的確,上面倆孔,下面一孔,要是放大了,倒真像個面具。
“行了,我也不和你打零嘴了,要收攤了,看好了一千塊拿走。”攤主擺擺手。
唐易笑了笑,“這麼塊小玉片兒,貴了點兒。”
“你說多少錢能拿吧?”攤主繼續收拾著其他的東西。
“一千也不是不行。”唐易笑了笑,伸手抄起了攤上一個灰不拉嘰、做工粗陋的小玉環,“兩件一起吧!”
攤主看了一眼,“行!”這小玉環品質一般,像是地方玉種,他也沒當回事兒。
臨了,攤主還送了唐易一根掛繩,唐易將小玉環和白玉片子穿到了一起,一抖,叮噹作響,“真有點兒環佩叮噹的味道!”
攤主笑了笑,“你還是個文化人啊,下次來記得繼續照顧我的生意!”
這次,唐易算是心滿意足地走出了市場。這兩個小玉件,不算是什麼大漏兒,不過肯定也賺了。
白玉片子的確是一件玉蟬,隋代早期的/這種形制,很多人不瞭解。這時候,戰亂剛剛結束,玉器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像玉蟬、玉豬這樣的葬玉,造型也都非常簡單,而且量少,出現的範圍也有限,這才讓唐易撿了個漏兒。
至於小玉環,這年代說出來很嚇人,的確是夠老了,新石器時代的!不過,這東西玉質一般,做工粗陋,也值不了太多錢。唐易主要看好了這件隋代玉蟬,又一下子看到了小玉環,也不想費勁兒講價了,順手搭了。
現在,最主要的,是要回去把公鴨嗓誤認為是煤精的東西清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