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1章 王羲之印

 乍一看像玉,確切地說是石。

這是一枚青田石印章。

青田石中的封門青。

青田石就產自浙省青田,在杭城發現這麼一枚印章本來並不稀奇。讓唐易感到稀奇的是,這枚青田石印章,根據他的判斷,居然是東晉時期的!

這得說說青田石雕的歷史。一般認為,青田石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六朝時期,但是據唐易所知,六朝時期只是發現了青田石雕,卻沒有發現過青田石印章。

這個六朝,嚴格來說不算一個特定歷史時期,只是歸攏了六個朝代:東吳、東晉,以及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因為這六個朝代一直在富庶的江南,也算有一定的延續,所以才有了個這麼個稱呼。

東晉在六朝裡算是第二早的朝代,東晉時期的青田石印章,是考古上從來沒發現過的。

尤其是,這枚印章,還是青田石中的極品——封門青!

青田石中的封門青,壽山石中的田黃,是很多文人制印所追求的頂級石材。這兩種石材,除了質地細膩,顏色也都非常好看。

田黃金燦燦的黃,就連乾隆皇帝也讚賞不已,現在故宮裡的田黃三鏈章,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而封門青的青,其實是一種綠。華夏古代說青,一般都是指藍,比如天青色,其實是天藍色。封門青的青,卻是一種嫩綠,有點兒偏黃。這是因為,封門青,也叫封門清,所謂的“清”,就是指的純粹無雜質。

封門青產量少,顏色地道的更少,物以稀為貴,這種石材一直都不便宜。

之所以唐易一眼看上去像玉石,就是因為封門青溫潤如玉,不燥。這個作為印章石材,燥,是大忌,刻刀下去,燥就容易崩口,只有溫潤的石材,才適合刻印。

考古上只是發現過東晉時期的青田石雕,沒有發現過印章,而封門青,東晉時期連石雕也沒發現過。在唐易印象裡,封門青應該是明朝才開始多起來,至於具體在什麼時候出現,他也沒涉獵過。

文人喜歡封門青作印,也和封門青含蓄內秀的品質相契合,石中君子,溫文爾雅。唐易記得,金石溪就有一款封門青印章。

這款印章體型不大,高應該不到四厘米,邊長也在四厘米左右。形制很簡單,方印,上面有覆瓦鈕。

覆瓦鈕比覆鬥鈕出現的晚一些,是西漢中後期印鈕的主流樣式。就像一個拱形的瓦片扣在方形底座上一樣,中間的“橋洞”,剛好用來穿系。

魏晉時期的印章,很多都是借鑑了漢代的形制。不過,用玉石製作覆瓦鈕,難度不小。這枚印章的瓦的弧度很美觀,打磨得也很精細,而方形印座的切邊也很方正規整,絕對不是一般工匠能做的。

這些東西,都是唐易在沒看印文時下的結論。

發現東晉時期的封門青覆瓦鈕印章,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唐易略略有些奇怪,按說,以潘雲竹的歷史專業水平,不應該不明白其中的出奇之處,怎麼會隨便放到一個格子的青瓷筆洗後面?這個青瓷筆洗,只不過是清仿宋的民窯產品而已。

結果,唐易翻過來一看印文,辨認之後,嘴巴直接合不上了!

印文是四靈印,這在漢代到魏晉時期也很流行。四靈印是象形和文字相結合的,文字的四周,刻有四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