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這個階段,唐伯虎的畫藝精進,特別是人物畫。而且很多仕女和美女圖,神態和動作,恐怕都是從沈九娘身上得來的。
如果說坎坷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唐伯虎藝術成就的基礎,那麼沈九娘則為唐伯虎的藝術成就平添了諸多風韻。
此時,唐易和文佳已經翻開了冊頁,的確是十八幅仕女圖,每一幅圖上,都有一方印章,一樣的印章:
唐寅私印。
前面題詩的印章,是“唐白虎”和“南京解元”,這其實暗含了唐伯虎兩段人生經歷。這方“唐寅私印”,落在仕女圖上,自然也有其中的意味。
每一幅仕女圖上的仕女,服飾不同,而且每一幅仕女圖上,都配有不同的一種花兒,和仕女相互映襯,形成了特定的情趣。
比如牡丹花背景中的仕女,右手持畫扇,左手擎牡丹,有無限眷戀之意。
比如蘭花背景中的仕女,深坐蹙蛾眉,對花似在輕語,則透出一種怨念。
但是,十八幅仕女圖中,所有仕女的臉,卻都是一樣的。
清秀雅緻,卻不失光彩。如貼波綠葉中嫋嫋出水的芙蓉,又如春風十里中迎風微擺的桃花。
沈九娘!
這張臉,是沈九孃的臉!唐易心中斷然道,思緒也瀰漫開來。
只是可惜,唐伯虎這最後的精神安慰,卻在唐伯虎四十歲冒頭、正當壯年的時候,也就此沒了。
唐伯虎進京趕考,春風得意,是在一個春天。而沈九娘病入膏肓,即將撒手人寰離開唐伯虎,是在一個冬天。
如花兒般凋零。
據說,臨終前沈九娘還不忘囑咐唐伯虎,現在,你所有的路都走不通了,但是成為一代書畫大家,千古流芳,卻仍能實現!
唐伯虎潸然淚下。好吧,他哭沒哭唐易當然不知道,唐易只是覺得他應該哭。
在人生最灰暗的階段,在人生最孤獨的階段,在人生最失意的階段,有這麼一個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女人,用盡全力愛著他,不計得失,不求回報,不辭勞苦。雖然,她只是一個妓女。
就算這個女人在彌留之際,仍然沒有忘記給自己心愛的男人打氣,讓他繼續有所追求。所以,他不哭不太可能。
他的餘生,忘掉這個女人,也不太可能。
他選擇畫出這麼一幅冊頁,隨身攜帶,時時欣賞,卻是有可能的。
仕女十八魂,其實是一人。
家人離去的悲痛,仕途夭折的辛酸,都不及紅顏知己的香消玉殞來得深刻。
因為,這一次,他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沈九娘走後,唐伯虎也曾投靠過知縣一類的小官兒,也曾投靠過寧王朱宸濠這樣的大boss,但最終,就如沈九娘所說,所有的路都走不通,剩下的,只有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