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描繪的是嘉慶皇帝夜晚新茶的情景。嘉慶皇帝特別喜歡喝茶,每天早晨起來都得來點兒。
唐易的腦子不是百科全書,之所以知道這首詩是嘉慶皇帝寫的,是因為嘉慶皇帝用在瓷器上的御製詩文,只用在茶具上,而且只有這一首。
也就是說,不同種類的瓷質茶具,只要有御製詩文,必是這一首。嘉慶對自己寫的這首詩這是得有多滿意啊?
要說清代,在官窯瓷器上寫上御製詩文的,就只有乾隆和嘉慶。所以,要是有人拿著有其他皇帝御製詩文的瓷器告訴你這是官窯,那直接就不用看了。
但都是題詩,乾隆和嘉慶卻形成了鮮明對比。
乾隆呢,都知道,喜歡寫詩,寫太多了。他的御製詩文,不僅出現在各種器物上,而且所採用的詩,也是數量眾多。
但是嘉慶呢,只用於茶具,而且只有這一首。比他老子專一多了。
所以賀志祥說看了詩就知道,那絕對不是隨口一說。
很多時候,高手鑑定,常常窺一斑而知全豹,看起來很神,而有的外行呢,也可能會覺得故弄玄虛。卻不知道,這“一斑”的背後,隱藏了海量的知識。
唐易聽了之後擺擺手,“看東西哪能不看全?賀叔你是心裡有事兒。行了,老爺子的禮物我收下了,私事兒說完了,說公事兒吧?”說著,唐易還遞上了一支菸。
“其實也是私事兒,但不是關於我的私事兒。”賀志祥不喜歡說廢話,這一句算是多說了,這也就是關乎他老爺子和唐易。但接著就直切正題,“你是不是認識廖家的人?”
“你說的是報雪堂?”唐易點上煙,還沒抽,停頓了一下。
“對。廖沫兒是不是來過?”
“是來過。最開始拿了件東西,像是來鬥寶的。後來我從徵集辦匡主任那裡知道了報雪堂,試探了她幾句,結果她直接告訴我了。第二次找我,問我歷家樓地窖的事兒,有點兒莫名其妙。”
“問你地窖的事兒就對了。她就是來收東西的!”
“不可能!她來的時候,那地窖裡的東西還沒拿出來呢!”賀志祥不是外人,唐易就把買老王東西的過程簡單介紹了一遍。
“是有點兒奇怪。不過,你說的那個拿走一盒玉器的民工,應該是先賣給了周雲帆,周雲帆又賣給了廖沫兒。而且,現在報雪堂的新門主廖懷沙和譚千尺聯絡上了,要把這幾件玉器出手給譚千尺。”
唐易一聽,好傢伙!自己還在琢磨呢,那盒玉器到底被誰買走了?原來轉了一大圈,全是熟人!
“這麼說,廖沫兒不是為了這件事兒來山州的?後來正好遇上了這件事兒,順道辦了?”唐易看了看賀志祥。
“應該是,不過,他找你幹嘛?難不成報雪堂想和你合作?”
“我看是有這麼點兒意思,不過也不全是,說起來很複雜。”唐易沉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