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易一看這一幅字,就知道為什麼會有人圍觀爭論了。因為和珅有一幅相似度很高的書法作品是傳承有序的。那一幅字,右下角有一個收藏鈐印:過雲樓書畫記。
過雲樓,是姑蘇望族顧家的藏書樓,在清代大大有名,藏有大量宋代以來的書籍古卷、書畫名帖。後來成了當地的文保單位,再後來又和圖書館進行了合併。
眼前這幅和珅手跡,和“過雲樓藏書記”的那幅大小差不多,字型基本一致,寫的內容也一樣。就是沒有“過雲樓藏書記”的鈐印。
但是看起來,這幅字的用紙用墨,又很像是清代的。
圍觀的人自然分成了兩派陣營,一派是主贗派,另一派不消說,主真派。
主贗派認為是清代後仿,甚至是用了老紙老墨又加以做舊的現代仿品。
“這幅字還是不得和珅書法的真正特點。和珅遍習歐柳顏趙,其中的書卷氣是很濃郁的。而且,和珅擅長溜鬚拍馬,這幅字兒裡少了媚態。”一個六十歲上下的瘦老頭兒搖頭晃腦地說道。
和珅的書法,雖然比不了名家,但肯定也不差,他早年臨仿名帖名家,是下過苦功的。他還有個絕活兒,那就是模仿乾隆書法惟妙惟肖,以至於乾隆後期,有些個題字,老頭子乾脆讓和珅代筆。
瘦老頭兒的觀點得到了主贗派的附和。雖然他們當中基本沒人上手過和珅真跡。
而主真派自然覺得是真跡了,同樣的句子,如果喜歡,寫過三五幅也不奇怪,不能因為有相似的傳世品就認為是假的。
“什麼媚態?你以為和珅真的只靠油嘴滑舌拍乾隆馬屁?乾隆是什麼人物?幾句好話就能打發得了?只不過和珅位高權重才貪婪狂妄罷了。紀曉嵐,劉墉,都是些酸腐文人,哪能比得了和珅的真才實幹?”一個帶著黑框眼鏡的中年男子介面道。
兩方吵吵嚷嚷。文佳居然忍不住叫了一聲,“老闆,多少錢出啊?”
這一嗓子,居然讓雙方停止了爭論。
老闆在突然到來的寂靜中苦笑一聲,“都這樣了,我還怎麼出價兒?這幅字兒是我老婆的表弟媳婦從國外帶回來的,讓我花了兩萬給收了,誰想要,加一萬拿走!好歹我得給老婆一個交代不是?”
這話,只要是老蟲,沒人會信,只聽價兒,別聽故事。好了,開價三萬。
這時候,主贗派當中突然有人好似反應過來似的,指著主真派的一幫人,“你們不是說真的嗎?買啊,要真是和珅真跡,多了不說,十萬能值吧?三萬那就是個漏兒!”
這一句,主真派一時無人回應。
爭論是爭論,出錢是出錢,就是喊著“它要是假的我吃了它”的人,其實也未必會真的去買。嘴裡說是真的,和有真本事實打實地認定是真品,那還是有差距的。
光說不練的,有可能是湊熱鬧,有可能是愛顯擺,有可能是習慣,還有可能根本買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