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也慨嘆,接近唐易,真是太明智了,不僅自身有絕頂的眼力,這次幫了自己大忙,而且,身邊還不乏如此高深莫測的人物。
“倭國男子慈善拍賣會上意圖qj英國貴族女性。”文佳笑道,“這個,不知道能不上明天《泰晤士報》某個版面的頭條?”就在兩人所住的酒店裡,每天會免費提供《泰晤士報》閱讀。
唐易差點兒忍不住笑出來,但是這畢竟不是什麼好事兒,還是忍住了。
拍賣會被迫延時。結果組織方乾脆宣佈,午飯後,下午再繼續拍賣。
唐易沒走,因為他從圖冊上,還發現了一件東西,這件東西的起拍價也不算很高,只有兩萬英鎊。
這是一張唐卡。
唐卡,是藏語音譯,也有人譯成唐嘎,唐喀。簡單來說,唐卡是繪製在布面上的卷軸畫,繪製和縫裱都比較複雜。唐卡的宗教色彩很濃,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在唐代就出現了,真正發展到頂峰,是明清時期。這時候,出現了大量流派,對於藝術來說,某個門類流派很多,那當然就是繁榮的表現。十年前,唐卡被華夏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當代精品唐卡作品,市價也不便宜了。
唐卡繪畫的格式化比較明顯,一般是在中間繪製主要人物,然後圍繞主要人物,將場景和其他的人物在周圍佈滿。
製作一張唐卡,短也要半年左右,長的話,可能得十幾年。而且傳統的唐卡工藝,單說顏料的選取就很講究,珍貴材質太多了,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等等都有采用。
很明顯,唐卡最開始是用作宗教供奉的,但是這些年卻進入到了藝術品收藏領域。一開始,唐卡收藏相對小眾,市場價格也不算很高,後來,因為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和複雜工藝開始升溫.。
其中,明清唐卡因為兼具藝術性和古董特性,受到資本市場追捧,價格大幅度飆升。
就在兩年前,一張明代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居然拍出了三億多港幣!在當時創下了一個嶄新的高價記錄。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唐卡都這麼貴。藝術品總是有特殊性的,而且明代的傳世唐卡太少見了,這張又是明早期的極品,所以才出現了這種價格。
清代的一些傳世唐卡,當年的拍賣成交價,大多是幾萬到幾十萬,幾百萬的不算多。
唐易在拍賣圖冊上看到的這張唐卡,是一張四臂觀音唐卡,而拍賣圖冊上標註的時間是:十九世紀中期。那就可以算是清晚期了。
這張唐卡,尺幅不算很大。中央主尊,自然是四臂觀音。畫面上方,是五方佛;下方左右,是兩位菩薩,而最下方三位,則是金剛持,大黑天,綠度母。
唐易對佛教了解不能算很精深,所以也只是看個大概,佛像眾多,有的不能完全確定。從圖冊上,也看不出顏料構成和歷史痕跡。但是,他卻從構圖和繪畫風格上感覺,這張唐卡,好像不是清晚期的。
本來,因為個人的興趣和理念,唐易並不打算收藏唐卡。不過,如果真的不是清晚期的,而是明代的,價值可就不一樣了!這樣的機會擺在眼前,當然不能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