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了!
總算是找了自己的歸屬。
這種音樂,有了全新的名字,叫做民謠,幾乎所有資深愛好者,都感到滿足和興奮。
當然,些許失落是有的,畢竟曾經的名字沒了。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感覺到,這絕對是一種好的變化,正面且積極!而且民謠兩個字,無疑更加貼合這種音樂形式!
“名字就不說了,就說包租公這個人……我是真的服了!”
“太厲害了!”
“雖然這麼說或許有些尷尬,但我真的是不得不服,你們說這廝咋就這麼牛逼呢?!”
“還特麼是有什麼是這貨不會的?!”
“真特孃的厲害啊!”
“咱這種小眾到極點的民謠,他都能寫出這麼好聽的歌來……”
“《南山南》和《橋邊姑娘》……我特麼吹爆好吧!”
……
好歌,自然有人欣賞。
《南山南》是好歌麼?
自然不用多說,出來之後,拿獎拿到手軟,還拿到過年度民謠大獎……
《橋邊姑娘》沒那麼多光環加身,但僅僅出來幾個月,卻已經是差不多火遍大江南北。
林毅選擇用這兩首民謠來開啟民謠的市場,讓人們認識民謠,瞭解民謠且接受民謠,無疑是一個很明智,且很高明的選擇。
此時此刻,不僅僅是傳統民謠圈子。
微博下,林毅兩口子的大量粉絲,同樣是難以淡定。
“我去?”
“我了歌去?!”
“好聽,好聽,還是他媽的好聽!”
“不服不行!”
“民謠……嘿,是我錯了,我聽之前竟然還擔心包租公這廝又不為正業了,但是現在我宣佈,作為一個歌迷,我更愛包租公了!”
“樓上的綠茶滾粗,逼王是我們男人的!”
“你滾好吧?《橋邊姑娘》聽過沒?人家包租公喜歡的是女人。”
“我呸!你不會真以為包租公唱給你聽的吧?人橋邊姑娘寫的是包租婆,美的你們!”
“我喜歡《南山南》!”
“說的好像誰不喜歡似的?!”
……
江田現在有些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