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2章 下棋人

《霹靂嬌娃》上映後,西蒙繼續在洛杉磯忙碌一個週末,於12月23日平安夜前一天返回東海岸。而同樣是這一天,丹妮莉絲娛樂集團悄然而迅速地完成了維斯特洛體系1996年度最後一筆50億美元長期債券的發行工作。

由於這次依舊主要面向海外資本,再加上刻意低調,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

50億美元的10年期和20年期兩種長期債券,推出當天就被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認購一空,畢竟丹妮莉絲娛樂現在的企業信用等級完全能與美國國債相當,企業債券的利率又高於美國國債,自然讓各類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趨之若鶩。

當然,作為紐交所市值第一的龍頭企業,媒體關注也不可避免。

丹妮莉絲娛樂剛剛過去一個財年的全年淨利潤都已經超過了50億美元,根本不可能缺錢,因此在很多人看來,這家好萊塢巨頭完全沒必要再發行債券,西蒙·維斯特洛這麼做,自然帶有其他目的。

至於為何,其實從今年年初開始,就已經被無數媒體反覆常談。

維斯特洛體系這是在為股市泡沫破裂後的經濟低迷囤積資金,以便度過經濟寒冬,乃至更進一步抄底擴張。

只不過,從年初到現在,唸叨了一整年,泡沫成分最高的納斯達克指數不僅沒有破裂,反而越發衝高,這就難免讓很多人感到麻木,於是相關討論更多隻限於專業財經媒體,普通公眾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即將到來的聖誕節上。

另一方面。

橫跨聖誕節的一個票房周在熱鬧溫馨的節日氛圍中很快過去。

12月20日到12月26日的一個票房周,即使有著平安夜緣故,這一週的北美總票房還是在一眾熱片的刺激下突破了2億美元大關。

首先還是上週開畫的《霹靂嬌娃》。

上映首周,憑藉比《勇敢者的遊戲》還要更高的人氣與口碑,《霹靂嬌娃》成功接棒登頂,開畫七天進賬高達7201萬美元,這已經接近影片75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首周館均更是達到2.29萬美元,比《勇敢者的遊戲》同期的1.79萬美元首周館均高出了足足5000美元。

可以想見,如果《霹靂嬌娃》的銀幕數規模與《勇敢者的遊戲》相當,首周衝擊8000萬美元都不是沒有可能。

受到《霹靂嬌娃》大賣的衝擊,《勇敢者的遊戲》次周跌幅達到34%,進賬滑落到4179萬美元,兩週時間累計1億零514萬美元。

坦白說,雙週票房破億,對於這個年代的大部分電影來說都堪稱成功,《勇敢者的遊戲》也不例外。只可惜,本該是一年中最熱門的一週,又是最熱門的CG特效重磅炸彈型別,跌幅超過30%,明顯就有些不盡人意。

不過,《勇敢者的遊戲》其實還算幸運,因為這一週,作為年底絕對現象級大片的《神奇女俠2》,意外被一部文藝劇情片反超。

這部電影當然就是《心靈捕手》。

上映第三週,也是大規模開畫的第二週,《心靈捕手》放映銀幕數從上週的1746塊增加到2125塊,相比同期其他大規模上映的電影,這部投資只有1000萬美元的文藝劇情片成為本週唯一實現逆跌的影片,以6%的逆跌幅度再收2531萬美元,三週時間累計票房達到5466萬美元,完全收回了2000萬美元的製作和宣發總投入,開始實現盈利。

曾經的《心靈捕手》在《泰坦尼克號》的同期碾壓下依舊斬獲了超過1.3億美元本土票房,這一次,《神奇女俠2》、《勇敢者的遊戲》和《霹靂嬌娃》三部大片聯合,同樣沒能壓制這部電影的鋒芒,可謂難得。

受到《霹靂嬌娃》的衝擊,周票房榜單第四名的《神奇女俠2》,上週跌幅高達46%,再收2095萬美元,累計票房3億7406萬美元。

這一結果正應了《神奇女俠2》上映首周之後的業內分析。

感恩節檔期的《神奇女俠2》首周勢如破竹地斬獲超過1.5億美元票房,僅次於去年創造票房奇蹟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排行好萊塢影史第二名。只不過,當初業內媒體就判定,《神奇女俠2》本土4億票房問題不大,是否能夠衝擊5億,甚至更高,反而要看聖誕檔兩部大片的市場反應。

現在,《勇敢者的遊戲》和《霹靂嬌娃》都大獲成功,甚至都超出了製片廠的預期,這也不可避免對《神奇女俠2》的票房造成了衝擊,這部本來有望衝擊本土5億的超級大片,從目前情況來看,4億依舊穩妥,但也明顯要止步於4億出頭,很難走出更高。

歸根結底,還是電影市場的盤子就這麼大,此消彼長。

當然,這番‘遺憾’在好萊塢其他製片廠看來,簡直讓人想要撓牆。前四名的《霹靂嬌娃》、《勇敢者的遊戲》、《心靈捕手》和《神奇女俠2》這四部電影,哪怕《霹靂嬌娃》和《勇敢者的遊戲》分別掛了米高梅和華納兄弟廠牌,但誰不知道這全都是丹妮莉絲娛樂主導的專案啊。

最熱門的一週檔期,只是這四部電影,合計票房就接近1.6億,而本週總票房才2.2億美元,相當於四部影片佔據了72%的市場份額,此外,進入院線票房統計的本週總計17部電影中,其他《一路響叮噹》、《天使保鏢》等等13部影片,才分得不到30%的剩餘4000萬美元票房。

喪心病狂啊。

如果放眼全年,丹妮莉絲娛樂更是一家獨霸,完全不再像往年那樣多少還有幾個完全屬於其他製片廠的年度榜單前十份額。

外行只是看熱鬧。

好萊塢圈內,越是明白電影強烈的賭博性質的人,越能夠體會丹妮莉絲娛樂做到這一點有多麼可怕。

因為電影行業的強烈不確定性,就算一家制片廠能夠製作出賣座影片,也很難阻擋其他電影公司推出同樣賣座的爆款瓜分市場份額,這也是將近一個世紀以來,其他產業領域會出現寡頭壟斷,好萊塢卻一直是六大七大八大並存的主要原因。

現在,丹妮莉絲娛樂奇蹟般地扭轉了這一公認的產業規律。

“所以,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格林尼治北郊的莊園,時間已經是12月31日下午。別墅內正在籌備晚間的跨年派對,好一段時間都沒見的凱瑟琳·畢格羅和西蒙一起靠在一間起居室長沙發上,一邊喝著手中的紅酒一邊微笑問道。

兩人討論的恰好就是丹妮莉絲娛樂目前近乎獨霸好萊塢的格局。

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首先當然是西蒙兩世為人的金手指起到了最直接的引導作用,避免丹妮莉絲娛樂踏上很多雷區,這是最關鍵一點,也是西蒙獨有的一項優勢。

其次,就是西蒙提前完成了好萊塢電影產業模式的晉級。

不明就裡的人總是談起好萊塢強大的電影工業,其實,仔細說起來,九十年代之前的好萊塢,強大毋庸置疑,工業這一點,其實並不完善。這種改變其實是從九十年代重磅炸彈崛起開始,真正形成讓好萊塢稱霸全球的電影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