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都快嫉妒紅了的諸位大臣堅決不同意。
為此,好些御史還上了摺子,大有死諫的架勢。
新帝那個氣啊,朕家大業大封得起,你們阻攔個什麼勁?
不知道我兄弟為了我兩肋插刀嗎?
因此憋著一口氣,還跟大臣們槓上了。
還是傅知易親自進宮,勸服了新帝,畢竟新帝剛登基,這根基還不穩呢,沒必要為這事跟大臣們鬧翻。
他得不得封賞沒有什麼,一切都要以大順朝為重,以新帝為重。
把新帝感動得,拉著傅知易眼圈都紅了。
就差賭咒發誓,絕對不會辜負傅知易了。
有了傅知易給了臺階,新帝也知道不能真跟這些老臣們鬧翻,也就退了一步。
封傅知易為定國公,世襲罔替。
當然,私下還許諾了傅知易,既然不能封王,也不能虧待了自家兄弟。
一個國公肯定是不夠的,那再加一個侯爵就差不多了。
知道傅知易有兩個兒子,將來嫡長子勢必要繼承國公府,那雙生子弟弟豈不是什麼都沒有?
都是他兄弟的兒子,一碗水要端平。
大手一揮,給湯圓預訂了一個定遠侯的爵位,等湯圓弱冠之年,就正式頒佈聖旨。
想了想還猶覺得不足,把傅知易家的人口扒拉來扒拉去,扒拉出蘭氏如今還沒有誥命。
這怎麼可以!
當即給了蘭氏一個四品恭人的誥命。
這傅知易的親孃都給了誥命,只留下三老爺一個人還是掛在市舶司名下的七品小官也不好看。
順便也給三老爺在禮部掛了一個員外郎的虛職,從五品。
傅知易自然是跪謝皇恩浩蕩。
別說,看起來是傅知易吃虧了,成不了大順朝有史以來第一個異姓王。
可他兒子賺翻了呀。
要知道,就算封為異姓王,頂多三五代爵位就終止了。
可一個世襲罔替的國公,加上一個起碼五代而終的侯爺。
豆包和湯圓的後半輩子,直接躺在他們老子的功勞簿上逍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