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

在歷史的長河中,萬曆皇帝和張居正的主要衝突集中於節儉二字,這也是萬曆皇帝痛恨張居正的根本原因。

萬曆皇帝好奢靡,張居正不讓他奢靡享樂。

萬曆二年,鰲山燈火開始,萬曆皇帝想辦,而張居正攔著不讓辦,萬曆皇帝喜好奢靡的本質已經暴露,到了萬曆六年大婚之後,就和隆慶皇帝一樣,不斷的取國帑錢用,張居正不肯,萬曆皇帝就直接不聽,硬要支取。

萬曆皇帝在大婚之後,就逐漸明白了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力是無限大的,開始不斷加派織造絲綢,南衙水災仍然不管不顧,仍然加派。

自從萬曆六年起,到萬曆十年,萬曆皇帝頂著張居正內閣的壓力,硬生生從國帑拿了一百二十萬兩的備邊銀出去,大婚、潞王出閣、妹妹的嫁妝、大婚後嬪妃賞賜等等為由。

這還是張居正在的時候,當時的矛盾已經肉眼可見了,野心家們開始蠢蠢欲動,張四維當時已經為次輔,更是跟著萬曆皇帝一起胡鬧,和張居正展開了爭鬥,張居正也知道自己失了聖眷,加速了自己的改革步伐,想要在失去聖眷之前,把事情做完。

是張居正苛責了萬曆皇帝的生活嗎?並不是,宮裡每年金花銀的用度是一百二十萬兩。

一個數字太過於冰冷,張居正的全楚會館一年只需要1000兩左右就可以維持正常運轉,一年的花銷就能讓全楚會館平穩執行1200年,而一個客兵的軍餉是十八兩銀子,僅僅宮裡的開銷,就可以維持二十個步營。

每年一百二十萬兩的金花銀是張居正這個內閣給萬曆皇帝的錢,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裡,萬曆皇帝又從國帑拿走了一百二十萬兩銀子。

這也就是張居正帶領的內閣和六部有這個錢,讓萬曆皇帝揮霍,換到嚴嵩、徐階他們自己還撈不到這麼多,更別提皇帝五年拿120萬了。

到了萬曆十年張居正走後,萬曆皇帝開始抄張居正的家,一共就抄出了十萬兩白銀的家產,而這十萬兩還不夠萬曆皇帝一個月的揮霍。

當年,潞王大婚,採買金銀珠寶就額外從國帑度支了三十萬兩白銀,戶部上奏,頂撞了萬曆皇帝,說你欠的錢還沒還錢,現在又來戶部拆解,哪來的臉!

可此時朝中已經沒有了張居正,戶部罵也好,不罵也罷,能怎麼樣呢?

這就是原先歷史線裡的萬曆皇帝恐怖的開銷,到了萬曆皇帝造自己的陵寢,一個墳就修了八百萬兩白銀出去。

張居正是很擔心小皇帝學了隆慶皇帝奢靡無度,實在是被搞怕了,所以平日裡講筵,都將修省節儉,而且講的次數很多。

現在好了,出大問題了!

小皇帝現在不是節儉,是摳門。

馮保說了一件事,讓他頭疼無比的事兒。

紫色表示尊貴,也容易掉色,皇帝本來是紫袍,後來穿著穿著紫袍掉色成為了青袍。

正常人第一時間就該讓人織造紫色,衣服都穿掉色了。

小皇帝不這麼想,小皇帝覺得,紫袍既然掉色,那為何不開始就織造成青色的?省去了掉色的過程,青色的染料還便宜,也不能織染白色,因為白色會發黃,發黃了就必須要換,所以織造青色最佳。

穿的最久!

馮保都被小皇帝的清奇思維給幹懵了!

紆青佩紫,紫色尊貴才染紫色。

可是尚節儉的小皇帝除十二章袞服外,其餘一律青色,就因為它不掉色。

皇宮鼎建大工復建之事,皇帝出了若干個主意,都是偷工減料的,目的也是節省開支,用小皇帝的話,反正鋼混強度極高,裡面什麼情況大家都看不到,就以大明皇宮的高度,偷工減料也塌不了,能省就省點。

張居正讓小皇帝節儉,是那些沒有必要的開銷能省就省,一年一百二十萬的金花銀的範圍之外節儉,這一百二十萬兩範圍內,那還不是隨著你小皇帝可勁兒的造?不搞濫賞,一百二十萬綽綽有餘了。

馮保無奈的說道:“前些日子,聖母突然問宮裡還有多少銀子,陛下就說有七百多萬兩,把聖母給嚇了一跳,就詢問是不是外廷大臣苛責陛下?陛下說:不是。只是偶爾用於犒賞邊軍,就節省了下來。”

“這不,聖母喜歡禮佛,陛下就尋思著,拿出五十萬兩銀子,修個佛塔,廣為徵集,越高越好,越堅固越好。”

“陛下說,正好尋找下建築方面的人才來,負責建築設計之事。”

“不是,宮裡現在有多少銀子?”張居正訝異的問道,要知道前段時間抄家的四百萬兩是對半分了,但是皇宮鼎建的支出也是對半分,所以,其實一出一進,宮裡就多了五十萬兩白銀而已。

“七百多萬。”馮保頗為無奈的說道:“還讓傳詔國帑,若是應急,可到內帑拆借,互相討飯了這麼些年,總有不湊手的時候。”

“聖母不知,是早就不管宮裡錢糧了嗎?”張居正又發現了盲點。

“還不是武清伯鬧的?要錢要到了朝廷來,弄的聖母頗為擔憂,就直接不管了。”馮保點頭說道。

武清伯李偉不只是要了一次的錢,修宅子要了四千兩,後來修墳頭要了三萬兩,李太后還以為大明朝的財政狀況仍然是萬曆元年只有四十萬兩存銀,打一仗就破產的地步,所以乾脆就都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