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沒有,所以陳曦就只能自己去想辦法培養了。
一切全靠培養,只能這樣了。
反正這次各大世家嘲諷不嘲諷鴻都門學這個,陳曦都要搞,你們給我變不出技術人員,你們還要問我要東西,那麼要麼搞專項定向,要麼你們別問我要東西。
沒技術人員,現在就是滿負荷運轉,有技術人員,我就掀天花板,技術革新,拉高產出,到時候大家你好我好。
本質上技術決定生產力,教育又決定技術爆發的規模,而人口又決定了教育規模,完美狀況應該是無限人口,無限教育,技術無限爆發,生產力無限推進,反補無限人口,大家集體進入共產主義。
可這種事情一般都是想起來很美,做起來跟做夢差不多,基本不需要報什麼希望,所以陳曦覺得自己還是現實點,技術革新,教育普及,公共交通基礎建設,然後鼓勵生育。
有時候陳曦自己都在思考,我拿的真的是漢末三國的計劃書,我怎麼越看越像是49年掃除弊政,一五走起,二五跑步的套路?
別人有沒有這個既視感陳曦不知道,但陳曦越是往前走,越是發現自己沒得選擇,抄正確的路線還是比較容易的,就說複雜一些,但目前的社會環境比那個時期複雜的外部環境輕鬆的多。
至少不用擔心別人來捶自己,穩定朝前推進就可以了,故而麻煩是麻煩點,但好歹越幹越有動力,就算是和人對噴起來,底氣也相對更足一些,最多是攤子會越鋪越大。
這些東西就連李優也不清楚,長安這些人最多是知道陳曦要做什麼,至於為什麼這麼做,更多是隱約有一些認識,但攤子鋪到這麼大之後,就算是李優,賈詡這些一直拱衛著陳曦的文臣,其實都很難看穿陳曦真實的想法。
因為太大了,太多了,太繁瑣了,甚至對於陳曦以外的人來說,主次其實都已經很難分清了。
“孔明,今年大朝會主持的話,你家誰來?”魯肅將手上的北疆種草計劃丟到一旁,今年他想盡辦法種了四十萬平方公里的草,明年目標是種八十萬平方公里,然而現在的問題是曲奇培養出新的草了。
“還是我,公休的話,還是有些毛糙。”諸葛亮嘆了口氣說道。
雖說和諸葛家鬧翻了,但是等諸葛誕來了之後,諸葛亮有一些想念自家那些叔叔伯伯了,畢竟自己父親死得早,全靠叔伯養活,一直以來也沒有虧欠,結果自己和兄長當年一怒,直接和諸葛氏鬧掰了。
“我覺得還行。”郭嘉想了想回答道,諸葛誕挺優秀的。
“我也覺得還行。”魯肅見過幾次諸葛誕,對諸葛誕的評價不低,“你可以讓他來這邊打雜啊,上次幫我們處理文職不也挺不錯的。”
諸葛亮搖了搖頭,拒絕了魯肅的提議,諸葛誕要是再長三歲,諸葛亮也就應下了,現在還是算了,讓他繼續挨孫尚香揍算了。
“你家也不來個成年人。”李優搖了搖頭說道,不過隨後也沒再言語,只要琅琊諸葛氏不主動拒絕諸葛亮的善意,那麼諸葛亮自己代替琅琊諸葛氏處理一些人情關係,那真的是在幫忙。
“子川近日還能回來不?”賈詡翻看了一下手上的情報隨口說道,“各位該組織的組織一下,我看子揚他們是沒希望了,兗州他們核算到什麼程度了?奉孝。”
“聽說農糧之間結算的時間不同,而且年底進行了年貨大生產,補錄資料產生的速度比子揚計算的還快是吧。”郭嘉幽幽的說道。
喝茶的孫乾沉默了一會兒,這是根本沒準備讓劉曄回來的節奏吧,產生資料得速度,比核算的還要快,回啥回,今年住兗州算了。
“啊,他到時候回不來的話,那就只能讓威碩組織了,作冊內史的登記名錄,我這邊幫忙一做吧。”賈詡唏噓不已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