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門幹嘛?穿這麼俊……唔,好像元宵了,大半夜的,伱又是和哪家小娘子私會去?”
推開她伸探來的一張狐疑小臉,歐陽戎懷抱琴盒,拍拍屁股走人。
“抱歉,只是隨便穿搭。不是什麼私會,讓你失望了。”
“真不要臉。”
小墨精重新倒下,翻了個身,半趴在《題菊花》詩稿上,繼續呼呼睡覺。
歐陽戎走之前,瞥了眼她身下的那篇真跡詩稿。
執劍人親手寫就的劍訣,都是蘊含有劍訣真意的,有劍主自己的一份理解。
對於後續執劍人的幫助很大,不亞於親自傳授。
類似當初淨土地宮的壁畫牆上,衷馬大師利用未知鼎劍銘刻的《歸去來兮辭》寒士劍訣。
歐陽戎當時能那麼快的領悟這篇寒士劍訣,除了提前倒背如流外,還要歸功於衷馬大師字裡行間留在牆壁上的鼎劍真意。
否則光是會背,不去刻意琢磨,同樣無法領悟劍訣。就像歐陽戎送給離裹兒做生辰禮的那篇《歸去來兮辭》一樣,歐陽戎寫它的時候,還沒成為執劍人,它自然只是一篇普通詩稿。
而現在這份《題菊花》詩稿不一樣,蘊含匠作真意,雖然半缺,不太完整。
對了,上面還有他的文氣,妙思也說很喜歡它,說是有上品文氣,甚是少見,現在小丫頭甚至睡覺都抱著它愛不釋手。
這樣一個暫時見不得光的東西,歐陽戎腦海裡的第一想法,並不是把它毀去。
默默留藏起來。
用那天小師妹聽完後挽住他胳膊大步往前走時說的話。
大師兄有大胸懷大格局大氣魄……雖然歐陽戎依舊堅持覺得是小師妹的胸懷更大一點。
但這更像是……某種執劍人之間的默契傳承吧。
當年,衷馬大師困守地宮,畫地為牢,死之前唯一想做的事,就是留下《寒士劍訣》。
或許那時在嗆鼻窒息的濃濃黑煙中,枯坐蓮臺的他,腦海裡只是想將劍訣留給後世在廢墟中重建東林寺的晚輩們,為宗門留下一份香火傳承。
但是,卻也實打實的救了幾十年後誤入地宮的歐陽戎一命,並且在最關鍵的時刻,幫他逆天改命。
再往前看,三百年前,寒士的傳奇執劍人陶淵明,在龍城僅做了八十一天縣令,不為五斗米折腰,掛印而去,歸隱山林前,特意將寒士劍訣送給了時任東林寺主持的高僧好友。
出世之人,卻操入世之心,是無心還是有意,暫且不談。
但東林寺一脈的劍訣傳承由此開始。
俱往矣。
今朝,歐陽戎的態度亦如是。
理清脈絡,他方才意識到了一點。
傳奇執劍人之所以是傳奇執劍人,並不是因為他為鼎劍創立了劍訣,而是因為……
他留下了劍訣。
沒錯,是留下。
青史上絕對存在過驚才豔豔,創造了劍訣,卻又私藏至死的自私執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