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8章 重開新天!世紀賭博!(求訂閱!)

「碳纖維嵌合鈦合金!」鄧鵬的眼睛裡都倒映出這塊彷彿在散發著魔力的風扇葉片。剛剛還在與駱榮以及李赫宰針鋒相對的鄧鵬的怒火已經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無盡的震驚與羨慕。

李赫宰下巴微微揚起:「沒錯,這就是碳纖維嵌合鈦合金的發動機風扇葉片。我就問你,給你錢你造得出來嗎?」

鄧鵬好像是被人抽出了嵴柱,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怔怔地失神,根本無法言語。

眾所周知,現在民航航空發動機已經是被渦扇發動機的天下了。跟渦噴發動機不同,渦扇發動機的低壓系統中存在一個直徑極大的風扇,從風扇進入而非進入核心機的空氣被稱為bypassair,即路過的空氣。

當然了,這是一個非常粗暴的直譯,但是現在的民航發動機領域,考慮到飛機速度和推進效率的情況下,在主流領域都希望外圍風扇經過的所謂的路過的空氣越多越好。因而,在民航發動機領域就誕生了一個概念,經過風扇和經過核心機的空氣的比值,即涵道比。

在民用領域,大涵道比的基本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了。然而,這並非意味著只要無腦地增加風扇的直徑就能得到效能極佳的渦扇發動機了。

因為在增加風扇直徑的同時,由於離心力的存在,在動輒上萬轉每分鐘的超高轉速條件下,再加上超長的葉片長度以及愈加增重的葉片重量,普通材料很有可能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強度要求而散架,所以這就存在兩個解決的途徑。

f司,準確來說是通用公司走了一條樸實無華的道理。既然大涵道比的發動機風扇葉片的承壓需求很高,那我就減輕葉片重量的同時增加葉片的強度。

在全世界的航空發動機廠商還一籌莫展之際,通用公司率先完成了碳纖維葉片的認證。碳纖維葉片較之常規的合金葉片重量要輕很多,但是強度還有增加,那就完美的解決了大涵道比發動機的風扇需求了。

然而,這還不算完,通用公司的技術能力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

在裝備了碳纖維葉片後,通用公司發現葉片的確可以完美透過高速轉動下的離心力測試,可是在鳥擊測試中碳纖維葉片的表現並不好。

在遭遇鳥擊時,碳纖維葉片的表現是不如常規的合金葉片的。

普通公司遇到這個問題,那說不定就直接傻眼了。可通用公司竟然開發出了將輕便高強的鈦合金嵌合在葉片鋒刃處的工藝。

如此一來,葉片中最薄弱的部位就被鈦合金所包裹,從而得到了強度的進一步增加,繼而可以完美透過鳥擊測試。

先是碳纖維葉片技術,再是鈦合金嵌合技術,這手臂長短的發動機風扇葉片幾乎就是人類材料學上的巔峰之作了,也容不得鄧鵬感覺到萬念俱灰。….

正是因為鄧鵬是專家,他才能更能理解這個葉片之中蘊含的技術含量,才更能理解國產與世界頂尖間的水平差距。

李赫宰鼻腔之中哼出一道輕音,只是這聲音落到鄧鵬耳朵裡卻猶如炸雷一般,震得鄧鵬心神動搖。

光是這個葉片技術,就算給他們充足的經費,沒個二十年,他們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科學技術不僅僅需要持續不斷的大力支援,還要時間上的積累。在先發優勢上,歐美那邊比國內強大太多了。

李赫宰臉色稍稍轉為可惜,耐心地勸道:「鄧主管,現在已經是全球化的時代了,不要有那種封閉的思想。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只要你們願意付錢,那我們就會提供最好的產品,這樣不是你我都好?」

鄧鵬咬著牙:「那多出的百分之十五的溢價是什麼意思?」

其實,鄧鵬也不是那種死板的人。一方面他始

終擁有自研國產航空發動機的夢想,並願意為之奮鬥,另一方面,他也能正確地認清現實。

國產大飛機在機身設計方面的技術差距沒有航空發動機那麼大,也就是說如果全部走自研,很可能也是機身結構能造出來了,但是航空發動機還造不出來。

所以,鄧鵬一開始也是同意先讓國產大飛機使用國外發動機的。這個決定是基於現實壓力,為了不拖慢整體自研速度而做出的妥協。等後面國產航空發動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後續再逐漸換上咱們自己的動力心臟。

然而,在這個決定下來後,出於對國產大飛機的先進性的考慮,中航工業自然也想要最優異的發動機。在世界航空發動機巨頭中,通用自然是首屈一指。而其合資公f6的基礎上新研出來的p系列已經確定作為空客和波音下一代窄體機的動力源泉,有了空客和波音兩大廠商背書,中航工業也有意選擇這款最前沿發動機。

可是f司給中航工業的報價足足比同系列的ab型號高了百分之十五。雖說不同型號之間由於細微的差別,價格上存在微小的浮動是正常的,可足足百分之十五的溢價已經不是發動機差異化可以解釋的了。

要知道,飛機的動力系統經常佔據整機價值的一半,其價值之高可見一斑。這百分之十五的溢價附加到發動機的高價上,那可不是小數目啊。

而且,這個溢價是基於目錄價的。也就是說f司給中航工業的報價是沒有任何優惠的,還要漲價。但是,根據行業潛規則,空客和波音所得到的實際價格肯定要低於目錄價的。

這一來一回的,中航工業簡直就是一個冤大頭。這正是鄧鵬所最不能接受的f司分明就是看準國內無法產出大涵道比的航空發動機而死命加價。….

沒錯,中航工業也可以去找其他發動機廠商。可三大航空發動機巨頭雖然內部多有競爭,但是在薅客戶羊毛上,他們三家是相當一致的。所以,基本不存在f司漲價百分之十五,在羅羅或者普惠就不會漲價的情況。

這狀況其實就有點兒像是國產大飛機專案上馬後,波音跟空客幾乎是不約而同地降價,這就是他們在某些目的上的一致性。

鄧鵬憋屈啊,這就是被人抓了弱點,然後使勁吸血的典型桉例。可現實狀況卻是但凡中航工業對自己的大飛機有些追求,那還得接受這種不平等的交易。

畢竟國際上也不僅限於三大航空發動機巨頭,還有一些小一點兒的航空發動機廠商。這些發動機廠商就不一定有三大航空發動機的聯合那般穩固了,說不定能找到一家相對「老實」的廠商。

可再怎麼窩火,不得不承認的是國際上效能優秀的發動機就是被這三家給壟斷了,想要好的發動機就只能找這三家,那就免不得給狠狠地宰上一刀。

這是一個死局!

「剛才李總不是說了嘛,因為為了匹配我們的發動機進行了調整,還有就是一些外部因素,這總不能不考慮吧?」航材公司的駱榮不耐煩地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