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3章 “起源”系列發動機!

“造不出來?有圖紙也造不出來?”徐蒼覺得不可思議,研發很困難,照抄也不行?

或許是徐蒼那難以置信的語氣有些刺痛藺鳴的自尊心了,畢竟徐蒼連三轉子的全套技術圖紙都弄出來了,自己連複製都不行,確實有些離譜了。

可這就是事實,中航工業就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復刻出來。

“徐蒼,三轉子發動機的複雜性遠超我們的想像。雙轉子發動機的技術難度已經接近我們的極限了,三轉子發動機的複雜性是雙轉子的數倍,即便是照抄,想要弄出原型機估計要在五年後。”

“五年?”徐蒼很是訝異:“耐高溫的材料問題?”

“不是,主要是製造工藝的精度問題,有些工藝甚至是我們的空白,比如渦輪葉片的氣層阻熱技術。”

“氣層阻熱?”這個徐蒼還真就知道一點。

航空發動機中的渦輪葉片需要承受極高的溫度,即便採用了高溫合金,可實際上很多時候耐熱性還是達不到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渦輪葉片進行特殊處理了。

有一個方法就是將渦輪葉片進行中空處理,渦輪葉片的小孔中會逸散出氣流,從而包裹著整個渦輪葉片,起到類似於阻熱的效果。

這是一個相當精巧的設計,如何在渦輪葉片上打孔,在什麼位置打孔,怎麼在打孔後保證葉片的強度,畢竟在承受高溫的同時,渦輪葉片也要承受高壓。

還有最重要的,怎麼保證打孔之後的氣流可以準確地包裹著整個葉片?

每個問題都需要中航工業去解決。

羅羅的確給了三轉子的相關全套技術,但不代表他們要將發動機相關的技術傾囊相授。

打個比方,現在中航工業就是小學生水平,航空發動機是一道大學本科的高數題。羅羅是按照了協議,將這道題的解法寫得明明白白了,但是大學水平的題目就算有解法,小學生一樣看不懂。

不過,羅羅沒有義務,也不可能幫著中航工業去補完初中,高中和大學的課程。怎麼提高自己來理解這個解法,現在就是中航工業需要面臨的問題。

而藺鳴給出的學習時間是……五年。

這個差距太大了,真的就是小學和大學的差別。

徐蒼一時間陷入沉默了,他不是技術專業的,看起來有些事情是想當然了,以為有了全套圖紙就萬事可成,現在看起來硬實力的差距還是有些太大了。

不過,徐蒼雖然有些失望,但是也算可以接受。

航空發動機不是靠著營銷捧上來的工業精華,而是實實在在的皇冠上的明珠。

根據轉子數量不一樣,航空發動機分為單轉子,雙轉子和三轉子。現今主流的航空發動機都是雙轉子,就這已經是代表人類工業的巔峰之作了,三轉子的技術水平得高到什麼地步?

也不怪當年羅羅為了研發三轉子發動機RB211,搞得直接破產。要不是英國政府拉了一把,現在羅羅早就涼透了。

為什麼徐蒼對於三轉子如此執著?這涉及到發動機的運轉效率的問題。

眾所周知,渦噴發動機動力強是強,但那玩意兒燒起油來著實是頂不住,跟個無底洞似的。相對而言,渦扇發動機的經濟性就好很多了,尤其是對於商業執行的民航發動機。

由於材料和工藝上的限制,現在發動機在效能上的提升主要手段只能加大涵道比,通俗來說就是將最外面的風扇做得越大越好。

可是,這就引起一個很直接的問題,那就是在相同的轉速下,隨著風扇直徑變大葉片尖端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在達到音速後就會產生葉尖激波,反而會降低發動機效能。

如何能讓風扇直徑增大的同時,不讓葉片尖端速度增加呢?

那就只有降低風扇的轉速。

但是,在雙轉子的設計下,風扇,低壓壓氣機跟低壓渦輪是用一根軸連起來的。

跟風扇轉速越低越好的需求相反,低壓渦輪是要轉速越快越好。當然了,低壓渦輪要求轉速越快越好是一個粗淺的暴論,因為需要結合發動機的推力來判斷,內容極其複雜,但是大部分時候是符合這個簡單的表述的

一根軸上的低壓風扇跟低壓渦輪卻有著截然相反的轉速需求,這不就成了一個死結了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誕生了兩條解決辦法。

其中一個就是三轉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