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齒常之是百濟西部人,黑齒氏,身高七尺有餘,善於用兵,驍勇有謀略。
黑齒常之曾經率200名唐兵打敗了3000多吐蕃兵。
據說,那一次,吐蕃軍dui,沿著邊境線,一路搶劫,相當順利,大唐的軍dui,只能跟在後面,沒有一點辦法,為了趕速度,黑齒常之只帶了兩百名騎兵。
在青海的東部地區,黑齒常之和一支剛剛搶掠完滿載而歸的吐蕃部隊,打了個照面。
黑齒常之遇到的吐蕃部隊,人數相對自己的兩百人來說,很多,有三千多人,看到黑齒常之之後,這幫吐蕃兵,因為馬上都馱著搶來的大量財物,不想麻煩卸下來,看到唐.軍才有200人,很輕視,就決定下馬直接收拾掉這一小撮唐.軍。
這批三千人的吐蕃部隊,都下馬了,沒有牙齒的老虎,有什麼好怕的,看到吐蕃兵放棄了自己的優勢,不騎馬,打算和自己陣地戰。
黑齒常之想也沒想,直接指揮自己的二百名騎兵,衝向這群吐蕃兵,幾個來回,吐蕃的陣型全亂了,沒死的,只能扔掉搶來的財物,騎著馬,跑回去找主力。
臨走還撂下了一句話:有種你別走,我找人去。
到了晚上,吐蕃主力真的來了,但是當看到大唐那邊的陣勢,他們又不敢打了,一陣猶豫,只能收拾收拾,把搶到的東西,打包,回去了。
怎麼回事呢?
黑齒常之畢竟只有兩百人,其他的主力部隊,沒來,於是他就叫人,用吐蕃兵丟下的戰利品,在遠處和左右兩邊,都放置了大量火把,吐蕃主力到後,一看。好傢伙,這麼大陣勢,人數比我們的人馬還多,打不了,撤退吧。
公元642年6月,吐蕃再次向渭源發起進攻。唐太宗李世民下詔欲親征,發兵10餘萬,馬4萬匹。初十,薛訥率大軍至武街驛抗擊吐蕃軍。隴右群牧使王晙則率2000兵馬奔襲20裡外的大來谷口,配合薛訥大軍作戰。吐蕃大將坌達延於此駐有10萬兵馬。
王晙選勇士700人著吐蕃服裝,分為前後兩隊,乘夜偷襲吐蕃軍。其前隊殺至營中大喊,五里外的後隊則擂鼓吹號角助威。
吐蕃軍以為唐.軍主力趕到,驚恐之中,自相殘殺,死者萬餘。
王晙率軍獲勝後,即揮兵武街驛。再次選壯士乘夜偷襲吐蕃軍。吐蕃大軍亂作一團,薛訥亦率兵殺到,前後夾攻,大敗吐蕃軍。
唐.軍乘勝追殺至洮水,復戰於長城堡,大敗吐蕃軍,斬首1.7萬,截獲牛羊120萬頭。
吐蕃軍見無退路,誓死抗爭,將薛訥軍先鋒、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郎將王海賓圍入其陣,而唐將嫉其戰功,遲不發兵增援,終至其戰死沙場。
薛訥率軍趕到後,吐蕃全軍已覆沒,橫屍遍野,洮水為之不流,蕃將六指鄉彌洪被擒。唐.軍前後共殺吐蕃軍數萬人,盡得其所掠羊馬。
公元642年7月初,吐蕃軍佔領唐朝轄地石堡城後,即派重兵把守,並以此為前哨陣地,屢展出兵,攻擾唐河西、隴右等地區。唐朝視其為心腹之患。
唐太宗李世民命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禕與河西、隴右地區駐防將帥共議攻城大計。但諸將均以石堡城道遠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孤軍深入,恐遭覆滅為由,提出還應從長計議。
李諱以為,石堡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必須儘快奪回,雖有危險,為國捐軀亦在所不惜。7月16日,李禕大膽採取遠距離奔襲戰術,日夜兼程殺奔石堡城。吐蕃守城官兵措手不及,傷亡甚眾,石堡城再落唐.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