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場就可以看出來兩邊從一開始便將狀態拉滿了。
而兩邊也將狀態維持到了第一節結束。
33比31.
依靠著文斯卡特最後時刻的三分球,哥倫布探索者隊領先2分進入到了第二節。
首節戰罷,兩邊的資料分別為:
哥倫布探索者隊:
李萬8分3籃板1助攻1搶斷;維金斯4分1籃板1助攻;克里斯波什3分3籃板2助攻1蓋帽1搶斷;布羅格登6分,進的全是3分球,兩次都很好地完成了戰術終結;亞當斯2分1籃板5卡位,諾阿被他卡得明明白白;
公牛隊:
得分最高的是凱文杜蘭特,跟李萬一樣拿到了8分,他在側翼跟隊友擋拆後的出手,是公牛隊今晚最犀利的武器;
德里克羅斯拿到了4分3助攻,從他的資料也能看出來,第一節他更加專注於給隊友創造好的進攻機會;
吉米巴特勒拿到了5分,1箇中距離,一個三分線外的持球投射,都是咬住比分的“硬氣球”;
諾阿的資料為2分3籃板,唯一的2分,卻是公牛隊在第一節末期反超1分的關鍵;吉布森只有1分,在其他方面的方面也不是很出色,只有1個籃板,出現了2次犯規跟1次失誤,對上人高馬大的哥倫布內線,光靠激情是肯定不行的;
泰倫盧看著這份資料表,也是沒二話,在第二節主力回來後,加大了針對公牛隊四號位的力度。
凱文杜蘭特上來第一球,繼續他出色的投射狀態,成功命中了進球,將比分反超。
但這也是公牛隊在第二節最後一次領先。
接下來的時間裡,吉布森四號位的先天不足,完全暴露在了哥倫布探索者隊的面前,哥倫布探索者隊充分利用這個強點,不斷製造殺傷。
第二節8分45秒,隨著克里斯波什又一攻成功打進,並且裁判還吹響了哨子。
現場的歡呼聲瞬間瀰漫了整個球館。
吉布森懊惱的抱頭,這個犯規後,他領到了個人上半場第三次犯規。
錫伯杜不得不將他放到替補席上,拿上了尼古拉米羅蒂奇。
這哥們更出名的事情是在後來的18年10月,他在訓練營中,跟隊友博比波蒂斯在對抗訓練中起了衝突。後者一怒之下,給了米羅蒂奇一拳。這一拳,讓米羅蒂奇當場昏厥倒地。在隨後的檢查中,他被診斷為面部骨折加腦震盪。也是這一拳,將公牛隊的更衣室矛盾無限放大。
不過,那是原本這個時期混亂的公牛隊,管理層在“玫瑰”枯萎後,放棄了吉米巴特勒,導致整個隊伍群龍無首。
現在不一樣,“玫瑰”仍然盛開,整個隊伍也處於鼎盛時期,至於米羅蒂奇,還不是後來被公牛隊看好的中堅力量。
他才是個進入聯盟三年級的“小透明”。
14年正式開始NBA職業生涯的他,前兩年都在給保羅加索爾打替補。
去年夏天保羅加索爾被放走後,因為拼搶籃板球能力一般,繼續給吉布森打替補。
他的身高在四號位中,完全不成問題,屬於標準的4號位。
但是,錫伯杜並不指望他上來可以幫助球隊,限制克里斯波什。
比起防守端,米羅蒂奇更適合的還是進攻端。
他屬於技術嫻熟的雙能鋒,能夠控球、投籃和傳球;比賽感覺出眾……
顯然,錫伯杜這是打算用進攻來“拼一槍”了!
公牛隊的整個進攻戰術開始發生改變,諾阿還有米羅蒂奇雙雙提上高位,給德里克羅斯做擋拆,而當羅斯分球到他們手上的時候,再由他們自主選擇,到底是凱文杜蘭特還是吉米巴特勒來做最後的球處理。
這套戰術充滿了“普林斯頓體系”的味道。
不過這也很正常,錫伯杜當年給大姚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投籃教練,包括跟阿德爾曼共事了一段時間,後來見實在當不上主教練,這才轉投了波士頓凱爾特人。
他接觸過“普林斯頓”體系。
況且現在這個也算不上什麼正統的“普林斯頓”,他只是借用了其中內線球員上高位處理球的戰術作用。
說來,更像是當年擁有小奧尼爾跟布拉德米勒的步行者隊所採用的戰術體系。
哥倫布探索者隊一時間沒有適應他們的轉移球,在這段時間裡,公牛隊打出了更加兇猛的攻勢。
泰倫盧試著叫了一個暫停,意圖打斷公牛隊的進攻攻勢,只是效果並不明顯,暫停回來,公牛隊依舊延續著火熱的攻勢。見暫停調整沒用,他也沒多考慮,強制啟動了“把球強行給李萬”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