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小何去商店買水,直接一人一瓶發給大家,算是大家接受採訪的潤喉費。
顧晨起先並不太樂意接受採訪,原因很簡單,自己把機會都給佔了,其他人沒有出境的機會。
但回頭想想,其他人即便接受採訪,也很難說出高水準的工作部署,這點來說,顧晨還是非常清楚。
因此顧晨也會有矛盾體……
或者說,其他人並不具備專業採訪的臨場發揮能力。
其實電視上大部分看到的官方採訪,都是被採訪人面對鏡頭旁邊的演講稿,照著念就行。
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觀眾。
因此許多官方接受採訪者,往往從頭到尾都是一副表情,甚至有點像面對鏡頭念文章。
但是要做到流暢自如,看上去像臨場發揮一樣,那需要足夠的“演技”。
當然這裡所說的“演技”,僅僅是指豐富的表情,讓人有種臨場發揮的代入感。
這算是媒體人的通行做法。
要知道,採訪領導,且不NG,要讓領導接受採訪行雲流水,且專業工作部署不出差錯和紕漏。
毫不誇張的說,那絕對是件大工程。
首先被接受採訪的領導,需要具備非常熟悉工作專業的能力,工作部署要了然於心,張口就來。
而且要保證領導說話不結巴,某些工作部署上邏輯線上,不出紕漏。
光從這兩點來說,對剪輯老師似乎不太友好,且耗時較長。
因此媒體在採訪前,一定會讓領導將自己的工作部署文稿進行對稿,再根據工作部署的情況提出相應的採訪問題。
所以就有了表情始終如一,接受採訪目不轉睛,且說起專業工作部署滔滔不絕,但卻缺乏隨機應變且聽起來像念文稿式的採訪鏡頭。
這種採訪有其好處,簡單方便,省時省力,大家走過場,但缺點是太過僵硬,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採訪感。
因此白小蘭太清楚這種採訪模式了,選擇採訪顧晨,首先是顧晨不存在對工作部署細節的不瞭解。
這貨擁有超出常人的記憶力。
不僅如此,顧晨的顏值和鏡頭感十足。
如果說採訪是一件工作,那麼採訪顧晨完全就是一種享受。
享受和顧晨輕鬆互動的過程。
所以說採訪芙蓉分局的顧晨就是賺到,只有小白才感覺吃虧。
“不用了,我們帶水了。”顧晨拒絕了助理小何的礦泉水,並拍拍自己要帶上的警用水壺。
“買了都買了,還是拿著吧。”助理小何硬塞給顧晨。
白小蘭也是笑孜孜道:“顧晨,拿著吧,明天你們在這裡執勤,肯定很辛苦的,一瓶水絕對不夠。”
想了想,又道:“對了,我們明天也會來這裡採訪路人,到時候給你們拍幾張工作照,要加油哦。”
“那好吧。”見白小蘭也不是外人,顧晨索性便答應。
白小蘭與攝影師吳俊核對了鏡頭,與顧晨所在小組調侃幾句便離開了。
今天只是國慶節前的預演,主要是熟悉環境,應對明天將要到來的人流高峰。
明白不僅刑偵隊員要參與巡邏站崗,丁亮和黃尊龍所在的巡邏隊,還要組成拉鍊人牆,保護遊客經過交叉路口的安全性。
因此,對於明天即將到來的雙節高峰,顧晨和同事們嚴陣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