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心中都很清楚其中難度,並不是別人不能靈武雙修,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將一件事做到極致,那都已經實屬不易,同時修煉真元與神識,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可行,凝鍊分身。
但分身之法,也並非人人所能掌握,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道,感悟一種道法的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不僅是他們沒有分身,九州的大部分強者,其實都沒有分身,一般來說,即便有人掌握分身之法,也不會凝鍊分身,畢竟資源有限,根本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資源讓分身修煉。
這樣一來,靈武雙修自然就有些不現實。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嘗試過,並且,敢嘗試的人,都是真正的天驕之輩。
曾經在幽家,便有一位天才族人,不顧家族反對,選擇了靈武雙修,但他最終的修為,竟然都沒超過乾元境,便化作了一堆枯骨。
倒是在千年以前,幽家的千金,在掌握丹道的情況下,又學習了燭家的器道之法,最後她對兩種道法的理解,都達到了一直至高的境界,但不知為何,她的修為一直停留在六品靈者。
而教幽家千金器道之法的人,則是燭家的少主,同樣,他在掌握器道的基礎上,也掌握了幽家的丹道之法,可他的修為,同樣沒能突破七品。
要知道,燭家的這位少主,還是燭家內定的家主,天賦自然不用說,再加上燭家全力支援,突破到七品並不困難。
然而,當他學習了丹道之法後,彷彿遇到了某種瓶頸,任憑燭家拿出多少資源,也始終無法晉升七品,可他的神識強度,卻早已超過了七品,據說比燭家的大能都要強上幾分。
沒有突破到七品靈者,意味著他只能是六品器師,並且,他還與幽家的千金有染,自然不能擔任燭家家主。
到得最後,外人也不清楚發生了什麼,燭家少主與燭家徹底翻臉,幽家千金也與幽家翻臉,不久後,兩大頂級勢力對兩人下了追殺令,據說已將兩人斬與海域,自此之後,兩人再無半點音訊。
但也有傳言說,這兩位絕世天才並沒有死,而是去了海域的某個島嶼上生活,建立了一個新的家族。
這段往事,被幽家與燭家視為恥辱,幾乎誰都知道,幽家與燭家水火不容,彼此手中都曾沾染過對方族人的鮮血,可誰能想到,自家辛苦培養的天才,居然和仇家的族人相愛,甚至還偷吃了禁果......
此事在兩大頂級勢力的控制下,很快便平息了下去,所以,眾人聽到的版本,也都有所不同,當初具體發生了什麼,現在也沒有人清楚。
不過,此事證實了一點,靈武雙修絕對不可行。
要知道,在某種意義上說,靈者與武者並沒有多少區別,當達到乾元境或者四品靈者後,都需要感悟道法,不同的是,武者的選擇有很多,靈者只能選擇丹道之法或者器道之法。
無論是丹道還是器道,都屬於頂級大道,按照修真的規則來說,修士只能掌握一種道法,即便大能轉世重修,也只能感悟到新的道術,本身的道法一般不會改變。
而靈者一旦開始學習丹道之法,理論上就不能再學習器道之法,否則,當修為達到四品之後,每一次突破,都將遇到一個難以逾越的溝壑。
燭家的少主與幽家的千金,能夠達到六品靈者,完全配得上天驕二字。
也就是說,武者一旦感悟到道法,踏入化虛境,就不可能再掌握一種新的道法,自然就不能成為靈者。
所以,靈武雙修不可行,並不是誰規定的不行,而是,這本就符合修真的規則,道即如此。
要知道,武者在達到黃元境中期時,便會擁有神識,從本源上來說,神識只是武者的一種手段而已。
但萬物皆可入道。
神識自然也可以。
於是,便出現了靈者一詞。
從本質上來說,靈者還是武者,這也就是為何,五品靈者,也被稱為化虛境修士,到了這一步,兩者本就沒有多少區別,只是修煉的形式,會稍微有些差異,不過都需要仙元修煉。
天地誕生之初,本就混沌一片,並無修真之說。
修真二字,究竟是何人所創,也並沒有記載,彷彿自萬物誕生之時,便有了修真者。
所有的事,似乎都遵循著天地的某種“潛規則。”
有的道理,其實本來就沒有道理可言。
只是前人這麼說,後人便跟著說。
所以,不管是何種修煉方式,最後一步,都將跳出這片天地的輪迴,達到一種“道即是我,我即是道”的境界。
這一步,也就是超脫境。
或許,這都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境界,而是一種“無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