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在多次放生池實驗種意外發現的全新民族情懷,雖然此刻還未真正的誕生,但是在模擬中已經和放生池一般,誕生過無數次,成為了註定會發生的現象。
失去了生產行為和資源匱乏的威脅,人類將面臨自我精神世界的枯竭,求生的動力將會降到有史以來最低。
這一現象會在50年內隨時爆發在部分國度。
透過戰爭獲得的國際訂單,提前實現金融崩盤缺口轉嫁的國度,已經有過致幻劑依存、虛擬現實技術依存的社會危機歷史。
民眾對社會的信心、對生活的信心將降至史上最低點。
除非生存危機,這一程序幾乎無法逆轉,除非在起點上就杜絕這種方向的誕生。
但,宇宙空間的開拓,為已經在這樣做的國家提供了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現在各國比拼的未來國家軟實力,都依靠對宇宙空間開拓理念的設計。
哪個國家的設計能夠再現眾志成城,哪個國家就會成為空間開拓時期的全新社會模型。
這是社會頭部之間的比拼,明謀卻是暗戰。
……
……
在過往三百多年的科幻歷史上,將人類的生育本能列入了淘汰名單。
克隆成為了人類社會維持人口基數的唯一途徑。
固定的基因模板,固定的合法資產,固定的家庭成員。
永久不再增長的新生兒資料。
新出生的都是老人的新軀體。
早在兩百多年前,就預言瞭如果給新生兒老人的記憶,將會帶來有史以來最狂暴的自盡潮。
洶湧的青春期激素,會給所有看破世情的年輕人瘋狂的動力。
體驗過一切新鮮事物的年輕人,瘋狂的動力將會發洩在哪裡?
這就是兩百多年前,靠幾個人的大腦模擬出來的社會必然現象。
另一種捨棄記憶的克隆人社會設計,完全在永生概念上。
一個自然人,不強制自己克隆人擁有自己的記憶,但自己的克隆人必須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責。
永遠履行下去。
人一出生就被印刻了身份和職能,永遠在一個崗位上迴圈下去。
類似拉磨的動物一樣。
放棄這個崗位,也是被允許的。
這個放棄了身份的克隆人會發現整個社會不存在任何工作機會給他。
他興許可以在有生之年迴歸山林,自給自足。
但他死亡後,新一輪的克隆人使命仍舊會繼續下去。
門童致死再生都仍舊是門童。
門童放棄了自己的身份,這扇門就會在他有生之年每天會有8小時沒有門童。
今次而已,沒有任何人會頂替他。
老舊的科幻世界觀,就是這麼樸素。
如果那個年代知道會有自動門誕生,科幻作家們一定不會猜測100年後的門童會成為基因鎖死崗位制。
但是,Z國的古文化卻始終存在著永生人的傳說。
一個人一生就為了敲開永生的門。
這些人從小就為了永遠生存下去而設計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