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松落網之後,並沒有熬過錦衣衛的酷刑,他把一切都交代了出來,包括是誰出的主意,李治怎麼下的決心,全都一股腦說了出來,當李路聽後,半晌無語,他心裡這個氣啊,李小九,你太過分了,給臉不要臉了是不是?
“傳孤的命令,長安埋在我們這邊的百騎全部清理乾淨…….”李路想了想之後,對李松益說道。
“王上,要死的還是活的?”李松益愣了下,然後問道。
“能為我們所用的,留條命,不能所用的全部殺掉!”李路冷冷的說道,“至於那個唐明松,交給律政部門處理,你們錦衣衛就不要摻和了!”
李路的這就話無疑直接宣判了了唐明松還有潛伏在英國的百騎秘諜的死刑,隨著李路命令的下達,一批在李二時期就潛伏下來的百騎秘諜,被錦衣衛給挖了出來,在經過甄別之後,那些對長安死心塌地的秘諜全部掉了腦袋。
至於李治派過來負責刺殺李路的唐明松,則直接被李路的授意下,錫蘭府地方法院以謀逆罪的罪名判處了他死刑,雖然唐明松以他是長安官吏,錫蘭管不著他為由,提出異議,但是錫蘭府地方法院用管轄地原則駁斥了他的異議,而且他們對唐明松說就是按照長安的唐律疏議,刺殺李路這樣的親王也是大罪一樁。
在最後行刑的時候,唐明松仰天長嘆,“陛下,臣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就在他長嘆的時候,劊子手冷笑著說道,“姓唐的,你少在那裡胡說八道,你說我們王上是賊?我們可不這麼認為,哼,該送你上路了……”
劊子手說完沒等唐明松反駁,鬼頭刀就砍了下來,“咕嚕”唐明松的人頭就被他一腳踢到一邊,“狗賊,敢刺殺我們王上,你不死誰死?”
“麗質,稚奴這小子越來越不像話了,他竟然派人來刺殺我了,我這個做姐夫的不能不出手教訓他了……”李路對長樂公主這樣說道。
“稚奴這是被皇權給迷了心竅,竟然做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你只要不取他性命,怎麼教訓他都行…..”在聽說李路遇刺之後,長樂公主她們這些女人差點沒嚇死,所以儘管李治是長樂的弟弟,但是長樂公主也主張給李小九一個教訓,原因很簡單,李小九做的太過了,他要殺的人是她的夫君,就算好脾氣的長樂公主也忍不了啊。
李路一邊藉著這件事清除百騎潛伏下來的秘諜,另一邊直接直接出兵狠揍了意圖染指高原的慕容諾葛缽,把吐谷渾軍趕回了河湟之地,這個慕容諾葛缽是李二立的烏地也拔勒豆可汗,是長安的傀儡,這次他大著膽子往日光城方向進攻,就是自恃身後有長安的支援,但是他沒想到英軍的反擊迅猛而犀利,諾葛缽好不容易攢出來的十萬騎兵,在蒼靈川(位置大概在後世的烏海託索湖附近)被薛欽陵指揮的三萬英軍全殲,同時被俘的還有唐軍的鄯州(唐朝的鄯州就是後世的青海樂都)刺史杜鳳祥和他率領的三千唐軍。
薛欽陵在烏海擊潰吐谷渾之後,立刻按照李路的命令東進吐谷渾,在諾葛缽還有他的親信威信王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英軍千里奔襲,直接殺入了吐谷渾,生擒了諾葛缽還有他媳婦弘化公主,還有威信王等一干吐谷渾貴族,薛欽陵毫不客氣在滅了吐谷渾之後,在這裡設立了海東行省,把富饒的河湟谷底劃入了碎葉的統治之下。
在這裡要提一下,和吐谷渾一起遭殃的還有党項,白蘭等部,他們都因為依附吐谷渾而被薛欽陵給順手牽羊幹掉了。
“什麼?他沒有死?”李治在接到行動失敗之後,很是失望,他本來還想在李路死後,插手英國的內政,可是李路根本沒死,這就尷尬了,更令李治震驚的還在後邊,“什麼,百騎潛伏的暗線幾乎全部被捕?張相,你看這該如何是好啊??”
刺殺李路是張行成苦思冥想之後,給李治出的主意,他千想萬想,就是沒想到李路他這樣的君王,怎麼可能栽倒在暗殺之上?“陛下,這…..”饒是張行成再怎麼足智多謀,面對這個難題,他也想不出主意來。
就在這時候,長孫老狐狸和李績急匆匆的趕來,“陛下,敢問諾葛缽是不是您授意他挑起的爭端?”長孫老狐狸一臉的憤怒,“陛下,諾葛缽這個人,老臣是知道的,庸碌無為,只知道吃喝玩樂,什麼時候他開始操心軍國大事了??”
“陛下,您讓諾葛缽去挑釁碎葉那邊,豈不是以卵擊石,搞不好連我們在河湟的三千精銳都要搭進去…..”李績皺著眉頭說道。
就在李治剛想說點什麼的時候,就看到一個紅伶急使噔噔的跑了撿來,“陛下,河湟陷落,吐谷渾亡國,河源郡王被俘,鄯州刺史杜鳳祥和所部三千精銳悉數被俘……”
李治一聽這炸雷一般的訊息,一屁股坐在了御座之上,張行成一聽來勁了,“陛下,這,英藩這是公開造反了,應該出兵討伐……”他一開口,在場的幾個和李路過不去的大臣,紛紛進言,要求出兵討伐李路,李治還沒表態,就聽得李績說道,“陛下,誰提出的討伐,就讓誰去…….”
張行成等文臣立刻開始反駁李績,他們說李績這是膽小怯懦,不配做軍方第一人,李績也毫不客氣,你們不膽小,那你們帶兵去好了。正當他們吵得激烈的時候,又一個紅翎急使跑了進來,他手裡的是一封信,李治展開之後,只見這封信是李路親筆所寫,信很短,大意就是李小九,你長能耐了是不是,竟然學會搞暗殺了,你來暗的,你既然這樣不要臉,那不回敬一下說不過去,河湟之地哥哥我收了,至於杜鳳祥還有那三千唐軍,你若是有點人情味,就把他們贖回去…..
“李路,李知遠,朕和您勢不兩立…..”看完信之後,李治感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他拔出佩刀,一下把御書房的一個上好的骨瓷花瓶,砍了稀巴爛。
李治只記得別人的不好,不記得自己的過錯,他根本不以為這次摩擦是他刺殺李路引起,他頑固的認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認為李路就應該洗乾淨脖子等著挨宰,絲毫沒有一點自己做錯了的悔悟。
有道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御書房亂成一團的時候,又有人來稟報,說是鎮守河湟的劉審禮求見,李治他們想知道唐軍是怎麼輸的,就把劉審禮宣進來,詢問英軍到底是怎麼擊敗唐軍的。
“劉愛卿,你也是知兵之人,你跟朕說下,河湟之戰究竟是怎麼回事??”李治一看狼狽不堪的劉審禮,就是大吃一驚,劉審禮是劉德威之子,貞觀年間從軍的老人了,怎麼竟然如此的狼狽不堪?
“陛下,一言難盡啊……”劉審禮就把他們怎麼被薛欽陵合圍,他怎麼逃出生天,說了一遍,最後他有些後怕的說道,“陛下,不是臣打擊您還有在場的諸君,我們唐軍根本就不是英軍的對手,他們器械精良,戰力高強,能與他們抗衡的怕是隻有先帝創立的玄甲兵了,至於府兵,哎……”
劉審禮其實還是小看了李路的英軍,就是李二和李二的玄甲兵來了,在已經基本上實現了火器化的英軍部隊面前,也會被打的找不著北。
“啊??”除了長孫老狐狸和李績之外,在場的眾人,包括李治在內的嘴巴,們都張的好大,根本合不上,“怎麼會這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