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陳老的要求,張偉也沒有推辭,後退五六米,在陳老面前就這麼拉開架勢將“拳腳術”給打了一遍。
精靈族創立的這套“拳腳術”嚴格來說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算是臂、肘、拳的技擊方法,另一部分是腿、膝、腳的技擊方法,最後一部分是一種搏鬥時使用的步法,按華夏武術的叫法,應該叫輕功,好比“凌波微步”似得。將其統一後,分為臂、肘、拳、腿、膝、腳、步法七類,除去步法乃是一個整體外,另外六類技擊方法都有十二式,合起來便是七十二式。與華夏武術不同,精靈族的“拳腳術”沒有什麼“白鶴亮翅”、“黑虎掏心”之類的招式名稱,只是簡單的叫做臂式一、臂式二……以此類推,直到臂式十二為止,肘、拳、腿類招式也是如此。有意思的是,這些招式與招式之間,都可隨意的搭配使用,形成一種全新的招式,例如,拳式三可以搭配肘式七或腿式五,形成一種全新的招式,這些複合變化都是根據對敵時的臨場應對而來的。算下來,“拳腳術”的最普通的招式變化便有五千多種,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加上步法的話,這種變化簡直無窮無盡,或許這次跟你切磋用的是拳式三+肘式七,那麼下次就可以變為拳式三+肘式五,讓人根本難以摸清其招式的套路,因為這些招式可以自由組合,千變萬化,令人防不勝防。
張偉給陳老演示的只是簡單的一招一式,並沒有任何的組合和變化,所以看起來也並沒有多複雜。
一趟“拳腳術”演示完畢,張偉再次回到了陳老身邊,說道:“老先生,我學的拳法打完了,就這麼多,請問您知道這套拳法叫什麼嗎?”
陳老沉吟片刻,緩緩開口:“怪了,你這套拳法中包含了六種功夫,按照咱們華夏傳統武術的說法,大類可以分為拳法和腳法,其中又細分為臂、肘、拳、腿、膝、腳六小類,我看你打拳踢腿之間,隱隱還帶著一種配合這套功夫的步法。讓我覺得奇怪的地方有兩點,第一是這套拳法走的是剛猛路線,可招式之間卻又有一股子輕靈之意,頗為矛盾,一般來說華夏武術不會出現這種衝突的現象。第二個是咱們華夏的功夫通常是有主次之分的,若是以拳法為主的攻擊技法,那麼腿和腳通常都是作為輔助,同樣的,若是以腳法為主的攻擊技法,拳和臂通常都是作為輔助。而且華夏武術流派雖然繁多,但我從未聽說過以肘和膝為主的功夫。而你這套功夫,六小類技擊方法都是十二式,非常均衡,且招式之間似乎可以配合連貫使用,我習武四十餘年從未見過如此古怪的拳法,所以我也叫不上你這套拳法的名字。
觀其一招一式,既有詠春的短快速打,又有八卦掌的靈活多變,隱隱還透著一種意形拳的效仿自然鳥獸,其中還有八極拳的殺伐果決,甚至你這肘與膝的攻擊技巧竟與泰拳的凌厲勢猛極為神似,最最讓我想不通的是,你有一些招式,竟然與巴西的卡波耶拉招式相同,比如你剛才用有幾個踢腿動作,與卡波耶拉中用手觸地為支撐,利用全身肌肉,尤其是腰部和臀力順勢踢出的腿法,與卡波耶拉的殺招簡直一模一樣,這簡直太奇怪了。
這麼說吧,你這套拳法極有可能是有高人集世界各派的武術之精華,獨創出來的一套新拳法,倘若真是如此,那你看見那位老人家可就非常了不起,當得上一代宗師之稱了。”
難得碰上一個對功夫如此瞭解的高手,張偉當然不肯放過請教的機會,便問道:“老先生,請問您覺得這套拳術實戰的威力大嗎?”
陳老一臉正色的說道:“小夥子,你把那個‘嗎’字給去掉。這麼說吧,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種成套路的格鬥技都沒有這套功夫的實戰性強,因為這套拳法的一招一式都是為實戰而創立的,每一次出手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將敵人擊倒。剛才我看你打拳的時候,就發現這套拳法之中隱含的變化之多,攻擊性之強,世所罕見,所以我也勸你一句,輕易不要施展這套拳法,要不然輕則傷人,重則要命。對了,我看你拳腳之間晦澀不通,想必練拳時間也不久,給你提個醒,這種剛猛的拳法,如果沒有得當的體術和心法,最好不要多練,很容易給自己留下暗傷,到時非但不能強身,反倒會傷身。”
聽陳老這麼一說,張偉心中一讚,“什麼叫行家,這就叫行家,看自己打了一遍拳,馬上就知道自己練的“拳腳術”還有一套專門作為基礎的鍛鍊方法。”
眼前這位陳老肯定是高人無疑,張偉心中一動,想著再讓陳老瞧瞧自己的“鍛體術”,看看陳老能不能看出些端倪來,便又說道:“老先生真是慧眼如炬,我練習這套拳法還不到半年。對了,當初我遇見那位老先生每次練拳之前,就會先練習一套 動作,要不您幫我看看這套 動作是不是您說的體術?”
張偉說完,便準備拉開距離展示一番“鍛體術”,卻被陳老一臉苦笑的給叫住,“我說小夥子,你還真是不懂規矩啊,那有你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就施展人家獨門武術的,萬一被別人學了去怎麼辦?”
“呃……我在燕京一直都是在公園裡這麼練的,再說了,那位老先生不也從不避諱的在公園練給我看嗎,沒那麼嚴重吧?”
陳老一聽張偉所說也是,或許創出這門功夫的那位老人不在意什麼門戶之見,與武林中多數敝帚自珍的派別不同,人家把功夫給創出來可能就是為了廣而告之,讓天下的人都來學,至於學不學的會,這要看個人的資質,此等毫無門戶之見的心胸令陳老也汗顏不已。作為武術界的大師之一,陳老很清楚古代許多絕技便是因為敝帚自珍這一點而失傳,他在年輕時也曾想過要將自己家傳的陳氏太極廣傳天下,但差點被陳家溝的族老給廢去一身功夫,從那一刻起,陳老再未生出要將絕學傳遍天下的心思。沒有學過功夫的人很難體會一身高超的功夫被廢是什麼感覺,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來說,一個非土豪的《王者榮耀》玩家,辛辛苦苦集齊了一套五級銘文,這時候卻有人“啪”的一下,全給你刪掉了,那種心情可以自行體會一下。
初級“鍛體術”一共有三十個動作,看上去比“拳腳術”的七十二招要簡單很多,但真正練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張偉在這套“鍛體術”上已經每日都勤加練習,但此刻施展起來,還是覺得身體有極大的負擔,一套“鍛體術”練完,額頭上已經可以看到汗珠。
陳老看了這套“鍛體術”後,暗自點頭,雖然無法親身體會這套體術的效果,但以他的眼光來看,這套 動作特異的體術,將身體的柔韌、強度、力量、耐受和速度這些因素全都考慮進去了,長期練習對提升人體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提升,但具體能提升到什麼程度,必須要去練了才會感受其帶來的效果。
看到張偉這套體術練完,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有所提高,陳老便知道這套體術一定不簡單,不過若讓他向張偉求教,這口他不會開,倒不是面子不面子的問題,而是他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轉修體術對他而言身體上很可能吃不消,養氣養身的太極拳對他來說已經夠了。
“小夥子你叫什麼啊?”張偉再次來到陳老身邊的時候,陳老對他的不滿早就隨著誤會的解開煙消雲散。
“我姓張,弓長張,單名一個偉,偉大的偉。”
“那我就叫你一聲小張,可以吧。”
“當然可以。”
“嗯,好。我姓陳,耳東陳,名叫潁泉。”陳老報了自己的名字,然後正色道:“你剛才演練的功夫我也看了,你這麼一大早來公園的目的我也知道,雖然你自己有功夫在身,但卻沒有師承,我這陳氏太極拳倒是可以傳授給你。不過自古以來這武術圈內都講究‘藝不輕傳’的規矩,你若是真想學我陳氏太極,那就必須正兒八經的拜師當我的徒弟,你可願意嗎?”
張偉想了想,說道:“陳老先生,能拜您為師是我的榮幸,不過我還有一位教我唱京劇的師父,也是磕頭奉茶規規矩矩拜得師,所以我不知道按照武術圈的規矩還能不能拜您為師,另一方面,我也要問問我的師父,看看拜您為師是不是符合京劇圈的規矩。”
“呵?你還會唱戲啊?你唱戲的師父叫什麼?”
張偉立刻恭立,說道:“恩師名諱餘元慶。”
陳老看張偉提及師父名諱時,能夠恭立而站,對此頗為欣賞,殊不知這也是師姐餘曉梅教的。
陳老面帶訝色道:“嚯,小張你可以啊,你竟是餘老的高足,這倒是沒想到。”
“您認識我師父?”
“不認識,不過聞名已久,餘老在京劇領域可是聲名赫赫。”陳老客套一句,又道:“你是餘老的徒弟是學唱戲,跟我是學拳法,這事兒在我這兒不衝突,你可以餘老那邊那邊是否同意。”
“好,我這就打個電話。”張偉拿出電話撥通了師父餘元慶的號碼。
餘老在聽說此事後,表示唱戲跟習武強身又沒什麼衝突,可以拜師。而且,餘老得知陳潁泉名諱之後,更是大為贊同張偉拜師,因為餘老也曾聽過陳潁泉的大名,這位陳老來頭也不一般,乃是“華夏武協”的常任理事,而且還是剛剛成立的“華夏機關太極拳協會”的顧問之一,陳氏太極的嫡系傳人之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傳承人之一,曾經教授過不少退休老幹部太極拳,這樣的身份自然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