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八十一章 居中介紹

為了充分體現大華實業的“戰鬥力”保住競速勘探的勝利果實,在前往秋明市之前,蘇城宣佈所有鑽井隊進場,從而將“庫瓦克會戰”推上最後的**。

隨著蘇城的一聲令下,各勘探隊和鑽井隊全數取消了休假,包括前期已經撤出人員的幾個地質隊,也都從西西伯利亞的幾個大城市重新啟程,全員奔赴庫瓦克。

三號井的資料被收集了起來,作為後續勘探和鑽採的參考。以庫瓦克地區的規模,各探井的地質狀況將是類似的,大華只要把鑽井隊和勘探隊撒出去,以三號井為模版,照貓畫虎差不多就能掘出油來,工作效率會有極大的提高,成本費用也會一步步的降下去。

西伯利亞鐵路再次超負荷的運作起來,一輛輛火車滿載著〖中〗國貨,或者抵達秋明市,或者繼續向前,將來自〖中〗國南方的商品送到上萬公里以外的俄羅斯歐州部分去。

沿著秋明市火車站一線,堆滿引來自〖中〗國的裝備物資,由於當地的倉庫多已難以維持,且手續繁雜,中方員工乾脆將物資沿著貨車線一路往前鋪,轉運的卡車能裝多少就裝多少,各個鑽探隊和勘探隊,全都拿著介紹信來搬貨,從罐頭香腸到麵粉菸酒,每支勘探隊都得到了一定的分配,可以自行僱傭車輛來運輸自己需要的生活物資。

以庫瓦克地區的通行條件,鐵路沿線的中方物資只會越堆越多,一度有三四公里長的物資堆積如山,等待領取。

這些物資,既有上萬噸的井架鑽機、彩鋼板房等生產物資,也有大量的衣物和食物等生活物資,看的秋明市各級部門口水直流。

俄羅斯的物資緊缺,早就到了限購的窘境。要維持三萬多名中方員工的生活所需依靠俄羅斯已然崩潰的市場是不可行的,全得依靠國內運輸,甚至連運輸所需的柴油和汽油,也許要從國內送來。

此時的莫斯科人,要買一件冬季的風衣,不光得有莫斯科的戶口還得有在莫斯科連續居住一年的證明,才能用幾個月的薪水從態度惡劣的服務員手裡拿到一件式樣老舊的沉重風衣。中方員工想在西伯利亞得到充足的補給不啻於天方夜謅。

另一方面,每名在外工作的人員,平均每人每月兩三噸的生活物資是必須的無論是醫藥食物,還是保暖燃料都不能缺少。要維持正常的生產活動,更要數倍於此的生產物資。

進入大規模開發狀態的鑽井隊,比競速勘探期間,耗費的物資量還要多。例如重晶粉、高標號的水泥等物資,同時開鑽14口井的時候,自然比同時開鑽4口井的時候消耗大。

這些東西有些時候能從混亂的俄羅斯買到,有些時候從千里外的俄羅斯城市購買,還不如從國內購買來的快。

甚至有國內先進口,再出口一項物資到秋明市來,也比秋明市直接採購的速度快。

許多俄羅斯工廠的產量已經降低父降低了但國內外的需求量卻沒有降低多少,他們自然會優先滿足國外的客戶而非國內使用盧布的工廠。

要是換成其他外國公司,這樣規模的動員,別說是組織了,想一下就會覺得頭大。

即使是埃克森美孚這樣的公司,出於法務方面的考慮,他們也不敢一口氣組織上萬人的隊伍去一塊蠻荒之地進行開拓。派遣100人的外包公司,簽署嚴密的合同,用1醉的時間踏遍異國土地才是他們的勘探常態。因為任何海外鑽井隊的任何缺失,都有可能導致一打的官司。若是有人不幸受傷或死亡一一不管是怎麼受傷或死亡的,無窮無盡的訴訟會讓跨國公司****,後悔接單。

〖中〗國執行的是另一套政策。受傷或者死亡的國企員工,向來能夠得到良好的醫療和善後。保證子女乃至家人的正常生活、就業和讀書向來是同系統領導的主要工作。在石油石化這樣的豪富部門,聘請工人家屬到輔助部門和二級工廠免試降分錄取子弟就讀本廠幼兒園、子弟小學和子弟中學,降分委培石油大學,優先聘用本系統子弟就業,高比例就醫於石油醫院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可以說,〖中〗國的國企工人,尤其是壟斷國企的員工,本身就享受著超國民的福利待遇,而這種福利待遇,又是當代和先代的工人們,用辛勤的汗水和孜孜不倦的勞動換來的。90年代的石油工人,仍然保持著聽指揮,講奉獻的高效軍隊模式,就像是當年整編制退伍的軍隊一樣。一支鑽井隊就是一個連,一萬名工人就是一個師,3萬名工人就是一個軍,自上而下的組織體系完善而清晰,真要到隊伍裡去問。

做鑽探的隊長,說不定就是退役的連排長,指揮部的後清官,說不定就是退役的團營長。

長時間的磨合調配,更是強化了這種組織體系。

在蘇聯解體的世界裡,能夠維持這種模式的國家公司,也就剩下〖中〗國企業了。

曾經的蘇聯高官,現在的俄羅斯富商,對大華實業組織起來的“庫瓦克會戰”既熟悉又陌生。

說起熟悉,是他們大都經歷過激情豪放的赫魯曉夫時代,光芒萬丈的勃列日涅夫時代……至少在安德羅伯夫以前,蘇聯人民仍然具有戰天鬥地的精神和物質準備。

說起陌生,是隨著戈爾巴喬夫揮刀自宮,蘇聯自〖中〗央到地方的組織能力喪失殆盡,數萬人的會戰大旗,就算能豎起來,也就是以早洩結束的命,只能讓蘇聯的大腦爽一爽,底層的細胞們,興許都不知道這件事。

“庫瓦克大會戰”這樣的事,離蘇聯人已有旹年那麼遙遠了。

不過,越是這樣,俄羅斯商人對大華實業的好感就越多,信任程度就越高。

等蘇城抵達秋明油田的時候,已有四個油田的所有者和他簽約,七個油田進入了實質談判階段。

新馬集團確定獲得的油田服務合同,卻是一個都沒有。

可以說,在這場同質化的竟爭中,大華實業已經將他們遠遠的拋到了後面,並且得到了當地俄羅斯人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