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講講中國的內戰吧,”雖然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成立很多年,而且之前在南洋東印度公司的僱傭軍和理事會的僱傭軍發生過長期的交手,但對大部分荷蘭人來說中國依舊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國家,奈德將軍就對這個東方的大國很感興趣:“他們的海軍如何,陸軍如何?”
“想必將軍已經聽說過中國的黃侯爵?”
“是的,他的繼承人幾年前還曾訪問阿姆斯特丹。”
“現在這位令人尊敬的貴族已經是公爵了。”
奈德將軍輕輕地吹了一聲口哨,在大部分歐洲王國,公爵是貴族能夠達到的最高等級,絕大多數這種頭銜都是國王賜給他們親弟弟的:“我記得這位公爵大人是平民出身吧?”
“將軍的記性很好,公爵確實出身平民,幾千年來中國持續地從野蠻人手中奪取大片的殖民地並它們統統變成本土,據在下所知每個為皇帝奪取大片新領土的中國將領,即使出身平民也會得到世襲的貴族身份……”
“這個自然,看了這位公爵大人為他的皇帝奪取了不小的土地啊。”奈德的語氣中頗有羨慕之情,他對黃石的經歷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瞭解:“什麼公爵?”
“和我們歐洲一樣,是以公爵封地命名的,不過那個名字並不好記憶,倒是為公爵起了一個別名,叫磐石公爵。”
“是用來形容公爵的心性,還是戰爭的風格呢?”
“都有,而且和磐石公爵的大名也有關聯。”
“原來如此。”奈德將軍點點頭。
“磐石公爵閣下的經歷略有不同,”東印度公司的人把他對中國政局和黃石生平的理解一五一十地誠實報告給海軍中將:“四十年前,中國失去了他們睿智、老練和勇猛的老皇帝,隨著老皇帝的去世,他建立的強大海軍和陸軍也化為烏有,野蠻人開始反撲。中國失去了他們大概面積有一個歐羅巴那麼大的新領土,上面的殖民不是變成了野蠻的奴隸就是被屠殺一空,野蠻人甚至嘗試洗劫帝國的首都。”
“一個歐羅巴大陸那麼大的領土,嘖嘖——”海軍中將評價道:“這樣大的土地怎麼可能輕易本土化?”
“將軍不要小看中國殖民的能力,他們有著無窮無盡的人力,這麼大的土地只要幾十年就可以變成本土。”東印度公司告訴將軍,據他所知中國擁有超過五千萬的男丁:“中國對新領土殖民的速度非常快,據在下所知:幾千年來只要穩固地佔據五十年以上的殖民地,無一例外地成為了中國的本土。”
“嗯,還是繼續說那位磐石公爵吧。”奈德將軍不禁想到,如果荷蘭有這樣的人口,那北美的殖民地早就可以完成本土化,不,哪怕土地再多上幾十倍也可以很快完成本土化。
“當時磐石公爵還是一個年輕的將軍,他在首都的大門前擋住並且全殲了企圖洗劫首都的野蠻人,因為這樣的功績而得到了侯爵的身份,當時沒有人懷疑將軍會為國家奪取大片新的領土,因為這樣的功績他甚至可以建立一個新的、領土比法國還要大的王國。但是侯爵在宮廷裡的敵人嫉妒他的功績和榮譽,勸誘皇帝剝奪了將軍的軍權,把他流放回他自己偏遠的封地上。而接任軍隊的人都是愚蠢的飯桶,多年來不但沒有奪回失地,反倒讓野蠻人的大軍一次次蹂躪帝國的領土、掏空了帝國的國庫,羞辱皇帝的軍隊和大臣……”東印度公司漸漸講到了內戰的開始:“皇帝身邊圍繞著將軍的政敵,這麼多年過去了,將軍看起來永遠沒有重掌兵權的一天,最後就連將軍的冠軍騎士也投奔叛軍,成為另一個自稱擁有皇位繼承權的叛軍首領的冠軍騎士……皇帝身邊的奸臣接受了叛軍的黃金,把城門出賣給敵人,絕望的皇帝自殺在皇宮的大門前……”
奈德將軍靜靜地聽著這個有趣的故事,東印度公司的代表接著告訴他,公爵在大半領土丟失後,抱著皇帝的幼子(荷蘭人不是很分得清中國皇室的關係。)逃到南方,繼續堅持抵抗,現在已經出現了勝利的曙光:“在我來之前聽說中國的皇太子已經有意要立公爵為國王,不過人民對此並不滿意,認為舊皇室已經不配擁有皇冠,人民希望能夠把這頂皇冠帶在公爵的頭上。”
“真是了不起的國家,”奈德由衷地稱讚道:“一個勇敢的軍人,擊退了野蠻人的進攻,領導人民擊敗叛軍,然後被擁戴成為國王和皇帝,這我之前只有在童話中才聽說過啊。要是在歐洲,如果你沒有值得一提的血統,那麼就是再有才能也不可能得到皇冠的。”
一連串的稱讚後,奈德又問道:“那公爵的前冠軍騎士呢?”
“騎士依舊向新的皇帝效忠,這位騎士有著憐憫的好名聲,從來不曾縱兵掠奪,對於貴族戰俘曾經多次慷慨地不索取贖金就將他們釋放,甚至沒有搶奪他們的盔甲、武器和珠寶;而那些付不出贖金的平民士兵,騎士會讓他們飽餐一頓然後讓他們離去……”東印度公司介紹了一下許平的經歷,同樣是他的理解:“騎士從野蠻人手裡奪取大概有兩個歐羅巴那麼大的殖民地,得到了自己的王國,手下還有數萬能征慣戰的軍隊……雖然戰事日趨不利,而且磐石公爵已經保證了那些投降貴族的權利,但是騎士卻沒有因為為了保全自己的封國而背叛給他爵位的皇帝。”
聽完介紹後,奈德說道:“這位騎士是位可敬的紳士,他想必是出身名門了?”
“不,他和磐石公爵一樣是平民出身。”
“中國平民的教養真令我吃驚,我覺得就是我們的貴族也沒有幾個能做得這麼好,”奈德搖搖頭:“可惜他沒有貴族血統,不然我都覺得這位騎士完全夠格做我們的國王了。”
東印度代表笑起來:“議會是不會同意給一個平民帶上王冠的,而且這位騎士並不擅長海戰。”
“這就是我們不如中國的地方,再說海戰既然有我那國王不懂也沒關係,我不希望國王陛下為我們奪取兩個歐羅巴那麼大的土地,只要有一個法國那麼大就夠了。”奈德和代表都大笑起來。
……
英國,牛津,
國王陛下已經決心為英國奪取荷蘭的北美殖民地,從而證明他並不比克倫威爾那個叛國賊差——既然叛賊都能擊敗荷蘭,那麼國王領導下的英國就會取得更光輝的戰果。
“荷蘭東印度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的機器,”對荷蘭的動靜英國當然很關心,尤其是對對方重建海軍的努力:“我們也買了一些。”
英國的王太子回國加冕後,法國曾經派使者鬼鬼祟祟地前來商議瓜分荷蘭的事宜,法王認為這個同盟可以鞏固兩國的關係,之前法國一直收留流亡的英國王太子,法王認為對方也應該有所報答,而且法王自認為要求也不算過分,他只想併吞荷蘭本土並且和英國平分荷蘭的海外領地。
雖然法王對英荷之間的矛盾猜測的不錯,第一次英荷戰爭讓這兩個國家互相敵視,而且一個想擴大戰果、另一個則想報仇雪恨所以都摩拳擦掌地準備再次大幹一場。但是英王對法王貪婪的秘密協議不屑一顧,英國追求的是奪取荷蘭大批海外領地然後消化為己有。至於其他的,如果荷蘭能夠保住以便英國未來繼續奪取那是最好,而荷蘭本土的存在因此也很變得很有必要——可以保證荷蘭繼續控制剩下的領土不讓其他列強染指直到英國成功消化掉這次的勝利果實。
英王的翻臉無情和忘恩負義傷透了法王那個忠厚老實人的心,既然併吞荷蘭並瓜分她的領土不成,法王馬上又偷偷向荷蘭排除秘密使者,打算和荷蘭結成反英同盟:在英荷戰爭爆發後對英國宣戰,盡力支援荷蘭對英作戰,並和荷蘭一起瓜分英國的海外領土。
這個秘密協議大獲成功,荷蘭和法國一拍即合達成了對英攻守同盟。不過在第二次英荷戰爭中,在奈德將軍攻入泰晤士河,摧毀了英國艦隊和造船廠並迫使英國認輸投降後,荷蘭並沒有考慮法國的利益而是滿心歡心地單純為自己撈好處。白為荷蘭打工一場的法王感到自己這個老實人上當受騙了、被侮辱了,於是又掉頭去找被打得滿頭包的英國商量瓜分荷蘭,這導致了第三次英荷戰爭——荷蘭第二次向英國投降,割讓了大量海外領土、吐出了上次的勝利果實,然後掘開海堤淹沒了法王的大軍,此時英國又開始為了平衡而暗地支援荷蘭對抗法國:前後三次戰爭讓英國從荷蘭手中獲取了大量的利益,但是法王還是什麼也沒撈到。
這些是後話不提,在發現荷蘭從中國購買機器後,英國也急急忙忙地讓西班牙人幫忙收購了幾臺,對於法王愚蠢的行動英國並非沒有察覺,他們修補了和西班牙的關係現替法國後背找了個潛在的敵人。同時把採購來的機床和動力機運到倫敦打算研究一番並仿製幾臺出來。
現在蒸汽機有好幾家南明廠家在生產,隨同運來的還有產品說明說,至於各種機床的說明就更詳盡了。牛津大學的校長在驚歎過這幾種新式機器的效果後,立刻表示他心目中已經有了一個研究和仿製這些機器的人選:“不過仿製這個詞可能會讓他感到羞辱,我們還是說改良吧。”
雖然沒有見過這位機械大師的面,不過校長的語氣、態度和用詞讓官員們頓時也對這位素未謀面的大師肅然起敬,校長帶著這幾個送機器來的官員走向校園深處,一直把他們帶到一棵蘋果樹前,當看到躺在樹下的那個人看上去頂多是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時,官員們無不大吃一驚。
雖然校長對此人很有信心,但是官員們則很難想象此人會值得校長剛才那種誇獎,這麼年輕就會驕傲到不能在他面前提“仿製”兩個字的地步。他們不禁覺得校長可能有些判斷上的失誤,對這個人評價過高。但他們都不曾想到,這個年輕人最有信心的人並不是校長,而是億萬之外的南明執政大臣,準確地說,南明的執政大臣是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的瘋狂崇拜者。在黃石本來的世界,有一些比他更瘋狂的崇拜者稱呼這個和耶穌基督同日生的人為第二聖子、為先知、為神使,認為他的著作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上帝借他的口把一些本來只屬於神的秘密告訴世人。
在黃石的印象裡,這個先知一樣的人物,除了因為覺得現有用來研究物理的數學工具不趁手就去發明微積分以外,好像也曾在為英王鑄幣的時候覺得現有的機械工具不方便就隨手發明了螺桿、各種機床和其他許多工業工具;多年前隨便瀏覽過的文章黃石已經記不清,不過似乎對方沒有蒸汽機也解決了動力穩定輸出問題,而這個南明在黃石這個穿越者指導下鼓搗了幾十年也沒能解決。如果黃石今天在此的話,他一定會認為大學校長的期望一點兒也不過分,因為歷史上這位先生就是沒有參考物件也自行把螺桿和機床都琢磨出來了,現在有了實物改良顯然不成問題。
當校長走到蘋果樹旁邊的時候,那個年輕人似乎還在樹蔭下沉睡,這時一陣風出來,一個飽滿的果實在風中晃動了兩下,突然脫離了樹枝落向地面,向著年輕人的頭上砸去。
“小心,”校長眼疾手快地一把接住了那個蘋果,低頭叫道:“醒一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