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平的計劃裡,由李來亨統一指揮的後衛營和劉良佐部組成的右路軍會與自己統帥的左路軍在寧國府完成會合,然後對明軍發起攻擊。但雖然許平可以控制自己的軍隊的行軍速度,不過他無法控制明軍的,因此當他和第一騎兵營抵達高淳時,才發現明軍的行動速度比自己猜測的要快上至少一天以上:南明的第十三鎮剛剛抵達黃池,而跟在後面的第十四鎮正向永陽開進。
狙擊營也已經抵達高淳,而神射營和第二騎兵營大概要傍晚才能趕到高淳這個左路軍會合點,現在許平手中只有一萬步騎,憑藉這支力量他未必能迅速從明軍第十三鎮手中奪回黃池。這樣順軍就無法如許平預想的那般,左右兩路軍突然出現在明軍正面並完成全軍集結,而是被明軍分割開——已經被南明第十三鎮佔據的黃池正是他命令李來亨和自己會合的集結點。
本來表現得十分謹慎的明軍突然大幅度加快行軍速度有些出乎許平意料,今天順軍探馬和明軍前哨已經發生接觸,最遲不過今晚明軍就會發現順軍的主力行蹤。
“讓狙擊營加快速度前進。”許平立刻讓傳令兵去通知後方軍隊新情況,同時下令把進一步向明軍靠攏,現在順軍的左路軍正向黃池全速前進,許平知道自己不能退兵,否則李來亨就會一頭撞上三萬明軍主力。
正如許平猜測的,中午過後不久第十四鎮的哨探就向師部發出警報——高淳方向發現兵力不明的大批順軍野戰部隊。
陳寧一邊把手頭的主要偵查力量都向許平的方向派出去,一面把這個警報向第七軍軍部通報,到了下午後明軍愈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高淳方向上出現的順軍估計超過萬人。入夜前,一個被俘的順軍探馬甚至供稱許平就在這支順軍中,這個驚人的訊息立刻引起第七軍全軍震動,李軍長緊急下令兩個師的師長到他的軍部開會。
本來李軍長不同意走太快,但是王啟年說兵法出其不意掩其不備,這些日子明軍一直拖拖拉拉地慢慢行軍,那麼突然加快速度一定能出乎許平意料——這點他說的還真沒錯。在李軍長心裡第七軍的目的地是太平府,眼見太平府在望而順軍一直沒有抵抗他的心思也變得有些活起來不像最初那麼謹慎。
而易猛和趙寧更是年輕人心性,一心要和順軍堂堂正正地打上一仗,也全力附和王啟年的提議,因此明軍兩日前突然中止了穩紮穩打的格局,全速進行直撲太平府。
不想眼看就能把太平府收入囊中,突然發現許平已經潛行到附近,李軍長第一個念頭就是後悔,但在最初的慌亂過後,李軍長凝神仔細想想發現自己還是有優勢的。經過一下午的偵查,明軍確信從高淳衝出的順軍不過萬人,李軍長自問帶著四萬大軍(兩師加軍部共有三萬五千兵馬),許平兵力不過是自己三、四分之一,而且明軍已經在黃池和永陽建立了行營,他深信許平已經喪失了突然襲擊的機會——等許平後援抵達後明軍已經鞏固好了陣地。
第十三師易猛更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他堅決主張帶領本部立刻掉頭,用第七軍全部力量向許平發起進攻,看到許平身邊的兵力這麼薄弱後易猛非常興奮,如果能擊敗這個對手那他無疑能一天就名揚天下。
而距離順軍最近的陳寧則相對保守一些,他不認為許平只有一萬人就敢衝出來向第七軍挑戰,而且第七軍的官兵都是第一次上戰場,陳寧猜測許平身後還跟著相當大的一支軍隊,所以他支援李軍長的意見,就是先定守局徐圖進取。
而王啟年和吉星輝則不相信俘虜的供詞,他們認為許平肩負統帥大江南北十萬順軍的重任,絕不會輕騎來指揮一萬的先鋒。所謂打仗要先研究道路,這些日子第七軍一直在計算太平府和應天府內道路的透過能力,既然淳化方面還沒有發來警報,那順軍主力那就不可能離開太久。
“從淳化到高淳只有一條官道,”王啟年提醒大家注意僅靠這條道路是不可能把幾萬軍隊這麼迅速地送到第七軍面前的,這也是第七軍敢於加快步伐的依據之一:“除非許賊一開始就把幾萬軍隊分成幾路,讓他們各走各道,然後到指定的地方會合。”
“既然不是許平指揮,那我們不就更該去打他們麼?”易猛仍固執己見,一萬軍隊不是個小數,如果殲滅這支順軍那也是北伐以來最大的勝利。
“一萬軍隊可不是小數,”吉星輝替易猛說出了這句話:“許賊不會隨隨便便派出這樣一支軍隊的,他肯定是在籌劃一場大規模進攻。而且他胃口一向很大,這次的目標肯定是我們全軍。”
在吉星輝的一番分析下,大家漸漸意識到王啟年最初的直覺很可能是對的,許平確實有可能把大軍分批前來應戰明軍,參謀們隨機緊急進行了計算,得出的大概的結果讓第七軍的高階軍官們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如果許平讓幾支部隊分道進發,那他確實有可能把四萬到五萬的部隊在這麼短的時間運到這裡。
“五萬!”聽到這個概略數字後李軍長大叫一聲,頓時覺得頭嗡的一聲好像要炸開了一般:“我們只有三萬人!”剛才李軍長還自傲地想著自己帶著四萬大軍,現在馬上給自己減少了一萬。
“但分道前進是很危險的,這樣很容易被各個擊破。”王啟年急忙安慰軍長:“而且他們集結需要時間,現在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已經完成集結,不知道他們的預定會合點是哪裡,嗯,其實很難說多少闖軍已經達到預定會合點,或許他們根本還沒有完成吶。”
“所以我們應該趁著他們還沒有集合就迅速出擊,先打掉這一萬!”易猛立刻又發現了一條馬上發起攻擊的理由。
“但他們可能已經完成了,我們是不知道而已。”趙寧擔憂還沒有打掉這一萬,後面的數萬順軍就趕到戰場。
“而且公僕師的北面也可能有。”吉星輝提醒道,剛才參謀計算的時候也把太平府的道路計算在內,不然數字也不會達到嚇人的五萬之多:“這支軍隊更不可能是許賊親自統帥了,如果他真的在前線,那他如何指揮全部的軍隊?”
如果許平真的在統帥全軍的話,那大家都認為他會在兵力更雄厚的一路,而參謀按照料敵從寬的原則把順軍的兵力定為五萬,那太平府方向肯定會是更強大的一路——他們估計從淳化到高淳這一路只能讓兩萬左右的順軍迅速透過。
“馬上做好防禦準備。”李軍長認為當前局面一團模糊,在得到更精確的情報前他不打算冒險行動,剛才王啟年雖然安慰他說分道進兵是種高難度的戰術機動,但過了沒有多久王啟年又提醒他說以許平的水平他完全能夠做到。
第七軍決心讓公僕師向北,誠實師向東形成防禦扇面,緊急動員空軍明天就把所有的偵查氣球都放出去,三萬五千明軍馬上佔據各個交通要道和關鍵山頭,用王啟年的話說就是要以最快速度建立起一個天兵天將都殺不進來的鐵桶陣,搶在順軍主力抵達前鞏固從黃池到永陽之間的陣地。
在這個計劃裡易猛的壓力最重,第十三師必須當道紮營,如果太平府真有三萬順軍集結完畢的話,他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將其擋住,然後緩緩後退與第七軍軍部和第十四師會合。冷靜下來以後,易猛也痛感自己肩頭壓力之大,並開始後悔自己剛才的莽撞,若是公僕師盲目東進,導致南下的順軍的主力無人阻擋輕鬆渡過河的話,那他們就會席捲明軍的側翼。
“放心吧,軍座,”離開軍部的時候易猛向李軍長髮誓道:“末將一定能把許平死死擋住。”
……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許平起床後就帶著參謀和衛兵直奔前線,他的身後狙擊營的步兵正大批第開出營門,昨夜神射營報告他們已經趕到狙擊營宿營地後五里外紮營,這個時候估計也已經正裝出發。由於黃池明軍的存在,許平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左路軍的控制,他給李來亨的命令是相機行事。
“大將軍何必孤身犯險,”劉宗敏見許平又要往一線衝,忍不住勸說道:“大將軍可不是一個校尉,這偵查的事就交給兒郎們去做吧,難道大將軍信不過他們麼?”
“不是信不過,只是我可沒有那些天上飛的東西,探馬來回跑要花時間,而且比不上我自己親眼看得明白。”許平一笑:“天下人皆謂我乃齊公弟子,總是身先士卒親臨一線指揮的齊公,豈會有一個只會呆在大營發號施令的弟子來?”
跑不出數里,許平就看到一隊騎兵正呆在道路旁向著西方駐足觀望,這支屬於第一騎兵翼順軍騎兵隊見到許平後紛紛向他行禮,為首報告說:“大將軍,前方有一隊明軍佔據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