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二節 換帥

一直緊追趙寧不捨的順軍,午後忽然停止了追擊,一開始明軍還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會遇到這種好事,但順軍很快轉入防禦狀態,見狀趙寧感到一下子鬆了口氣。一開始放棄師部撤退後趙寧感到很羞恥,這種羞恥感讓他鼓起勇氣再次上前迎戰掩護其他部隊撤退,但順軍逼上來後趙寧就開始懷疑自己最初的判斷,覺得自己似乎是違背了學過的軍事原則——最明智的選擇或許是撤退。

剛才被順軍黏住後趙寧感到戰局已經非常險惡,但再後悔也得堅持抵抗,趙寧指揮殘軍緩緩後退,總是擔心順軍的援軍會突然殺到給自己身邊這支軍隊帶來毀滅性打擊。現在順軍停止攻擊給明軍一以喘息的計劃,慶幸不已趙寧急忙帶領著幾千部下稍微脫離開一段距離,等到身邊變得安全以後,他又一次開始懷疑自己撤得這麼快是不是一個錯誤——或許咬住順軍不讓他們投入其他戰場才是正確的決定。

誠實師的參謀們也不比他們的師長高明多少,大家搬出教材上的一些戰例進行討論,最後大家判斷順軍是經過大半天的苦戰變得非常疲勞,不得不稍微休息一下。此時空軍的偵查已經基本指望不上,剛才明軍大潰敗之後空軍已經砍斷了繩索飄離了順軍控制區,他們最後傳來的訊息是第七軍軍部被敵人端掉了。

明軍休息了一會兒後,發現自己剛才的判斷還是有疑問的,因為順軍不但仍然沒有發起攻擊,反而在明軍退開一段安全距離後,今天以來一直步步緊逼的順軍主動開始後退,給趙寧和他部下軍官的感覺就是對方似乎正準備回師。

“是不是公僕師從北面發起反擊了?”趙寧浮起這樣一個念頭,不過很快又打消了,就算北面太平府的順軍還沒有到,現在順軍對明軍也不佔劣勢,而且軍部也被端掉,在這種情況下易猛最好的策略估計就是立刻突圍。

參謀們圍攏在一起研究半天,最後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順軍開始北移準備攻擊第十三師,想到這裡趙寧決定不再繼續後退,他打算冒險繼續在附近收攏散兵,並徵集糧草準備抵抗。

“如果公僕師被圍攻的話,易猛很可能會突圍,”趙寧對手下的軍官們這樣解釋自己的用意,既然誠實師已經不是主要目標,那麼就應該趕緊趁機收攏部隊,所謂機不可失:“到時候我們可能能接應他。”

“如果我們在這裡的活動能牽制一部分順軍的兵力,那公僕師突圍的機會也會大上許多,”趙寧不想學吉星輝的榜樣逃回浙江,他沒有資歷和戰功,完全是因為單一的成績而被提拔到這個高位上,本來大家就未必心服,更不用說他在朝中也沒有任何背景,如果這樣逃回去肯定會被追究責任。因此趙寧決心盡最大的努力繼續戰鬥下去,此外他也深知浙江目前沒有像樣的野戰兵力:“因為憲法師在淳化的堅守所以我們才能重振旗鼓,現在浙江又面臨敵人的兵鋒了,如果公僕師不能突圍的話,我們這幾千人就是制憲會議全部的希望,我們要想憲法師一樣戰鬥到底,為後方爭取時間。”

……

在第七軍軍部潰散前,交給易猛的最後一個命令是向南與軍部會合,那時王啟年剛剛脫離戰場,軍部直屬部隊損失殆盡。不過這個絕望的命令並沒有被執行,易猛覺得等他調動部隊完畢順軍早就打垮了軍部,而如果他立刻執行這個命令把手中的部隊向北分批投入的話,不但會造成軍隊的極大混亂,而且會導致他的部隊一批批撞上順軍的攻擊部隊。因此易猛下令全師集結,而不是全軍全速南下。

不過還未等第一個團做好馳援準備,軍部所在地就宣告失守,逃亡中的李軍長派一隊士兵趕到公僕師駐地,讓易猛火速帶領全師向西突圍。

“又一個亂命。”易猛把命令團成一團扔到了一邊,對傳令兵喊道:“怎麼可能立刻突圍,兩個團還指向北方,根本沒有退回來。”

“這是軍座的意思。”

“我很懷疑。”易猛大聲反駁道:“我懷疑你們是順軍的細作,刻意傳達會導致我的師陷入死地的命令。”

隨著這聲嚴厲的指責,第十三師師部裡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甚至帶上了殺氣,傳令兵看著那些手握劍柄的衛士,臉色頓時變得慘白,但仍全力抗辯道:“大人,卑職不是……”

“我是見過你們,但你們可能已經被俘了,受到了順軍的脅迫。”易猛一揮手,就讓衛士們把傳令兵轟出去,他並不打算陷害這幾個無辜的使者,只是為自己不遵命找個藉口。

等傳令兵被轟走後,易猛立刻和手下的參謀們緊急商議對策,南面的友軍已經潰敗無疑,而北面的團也報告發現了順軍的前哨探馬,雖然還沒有見到北來順軍的主力,但可想而知他們已經離公僕師不遠。西南面的軍部坐在地既然被順軍佔領,那麼向西突圍很可能會被順軍阻擋住。

參謀們都很焦急,以公僕師的輜重儲備堅持不了多久,周圍也沒有任何可以為這個師解圍的部隊。很快就有人提出,或許是應該向西突圍,雖然一旦被順軍擋住的話,離開陣地的公僕師就會被圍上來的順軍迅速消滅在野外,但這個可能是公僕師最後的機會了。

“我們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不過向西突圍這個敵人絕不會想不到吧?”易猛覺得這樣顯而易見的行動肯定在順軍的意料之中,所以他打算出奇制勝,他手指點向了高淳:“我們向東突圍!”

“向東突圍。”參謀們都面面相覷,他們第一個念頭就是雖然這個傢伙在軍校的成績比大家都好,但是現在顯然有在壓力下精神失常的徵兆。

“是的,許將軍從高淳而來,以兩萬左右的兵力進攻我們三萬五千大軍,他總不可能還在高淳再留一支精銳吧?”易猛覺得自己的想法很有道理,許平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投入最大的力量發起攻擊,黃石和許平都強調要儘可能第強化第一次攻擊的效果,為此黃石還不惜抄襲了還沒有出生的拿破崙的名言:所謂戰爭的藝術就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和兵器於關鍵點上;對這句話許平一貫是身體力行,在他編寫的教材裡也再三強調過。易猛反覆思量:許平攻擊誠實師的時候需要每一個士兵和每一支步槍,易猛相信他肯定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讓他的一支精銳留在後面靜坐:“高淳現在反倒是空擋,我們從這裡衝出去。”

“衝去哪裡?”

“向東去杭州。”易猛想也不想地說道,許平帶了這麼多順軍來攻擊第七軍,易猛希望剩下的順軍兵力不足,最好都在防備第六軍的反攻——這是公僕師脫險的最後希望:“如果順軍還有餘力堵截我們,我們就北上去南京。”

南京總比這個荒郊野外容易防守,而且還可以徵集糧草。

當然,易猛希望順軍的兵力非常不足,完全騰不出來兵力攔截自己,不過若是淳化附近的敵軍沒有少到這個地步的話,易猛覺得他們怎麼也不該具有分軍兩路攔截自己的能力——如果許平真有這麼多富裕兵力的話,易猛覺得他會將其帶到這個戰場來而不會留在後方閒著。

當然參謀們還是有反對意見,儘管大家承認易猛說的有道理,但畢竟這路途太遙遠了,而且易猛主張到了高淳後不要立刻向南旋轉走近路回家,而是一路向著東方狂奔,在這個問題上易猛還是同樣的理由——他寧可賭淳化一帶的順軍無力分兵攔截,而不願意賭身後這支大順野戰軍不窮追不捨,一旦被順軍追上黏住那肯定是全軍覆滅的下場。

“我們還有一萬五千大軍,只要我們擰在一起勇往直前,沒有什麼人能攔住我們,你們還記得許將軍是怎麼講他指揮長青營在山東的那一戰麼?”易猛顯得信心十足,他提醒同僚們,在許平評點山東之戰進攻階段的得失時說道,在敵境內一支孤軍要高速運動才能變得更安全,一開始長青營行動迅速,東江軍就很難集中兵力予以圍攻;但是一旦等長青營行動緩慢下來,東江軍調遣部隊進行抵抗就從容了許多。

“今天這仗許將軍又是這招嗎?”三十八團的團長感覺易猛這句話提醒了他。

大家想想覺得還真有點這個意思,一開始軍部的通報完全是一團亂麻,易猛他們知道自己得到的還是簡報,而這些間報就讓旁觀的公僕師指揮官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可想而知趙寧當時的指揮壓力會有多麼大。

“所以我們也要這樣,”易猛也是這個意思:“我們虛晃一槍突然向東突圍,許將軍一定大吃一驚,絕不會想到我們竟然敢直撲高淳,此正所謂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等過了高淳後許將軍可能還要花上些時候確認我們確實是向東去了,這總要花他個一天半天吧?等許將軍明白過來以後,我們已經過了高淳了,然後一路急行軍。就算許將軍一天後出發,他總得留下一萬兵力打掃戰場,北面的順軍還沒有到,他多半會平行向西堵截我們的南返的退路,可是我們偏偏不返回……”

說道此處絕大部分人都已經贊同易猛的意見,出乎意料的許平最多隻能讓淳化附近的兵馬稍微攔截一下,而這時明軍還可以再次出乎他意料地北上,如此一定能擺脫順軍追擊,就是順軍相圍追堵截,也會因為明軍行動迅速而不能隨時得到準確的情報。

僅有的一、兩個反對者還不同意的理由是:向西突圍是第七軍的命令。有些話他們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是易猛也能理解,那就是如果向西突圍遭到慘重損失,第十三師師部是沒有責任的,他們只是在執行軍令;而如果向東突圍並且失敗的話,那公僕師就要自行承擔戰敗的責任,甚至不需要全軍覆滅,只要部隊傷亡慘重,易猛就難免會受到非議。最後的反對派不好把這種理由說出口,就說什麼李軍長更有戰場經驗,而且軍部的參謀們都是救火營的骨幹(這個是事實,擔心許平主力在北面的王啟年為了安全起見把救火營的舊部都帶去第七軍軍部了,除了這些救火營的高參外,李軍長身邊還有不少是來自新軍泰山營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