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殺雞駭猴命歸西

盧赤松低頭想了想。說道:“最好現在就在涼州城外動手。宇文士及那老傢伙要是在外面出了事,殿下就說是突厥人乾的!順便也可以撇清自己。”

“沒錯!”烏思力附和道。“這件事絕對要乾淨利落。事成之後,找幾個突厥奴隸替死,殿下還可以向朝廷要功勞,是你除去了突厥的奸細!”

“現在動手?”李幼良咬咬牙,問道。

鄭韜想了想:“那宇文士及不是要到邊境巡查取證麼?就在他回返涼州的路上幹掉他!殿下本人在涼州。只要仔細一些。定然懷疑不到殿下的頭上!”

李幼良目光中露出了堅定殘酷的神色:“哼,那就這樣吧!宇文士及這個該死的前隋餘孽。你也有落到本王手裡的那天!本王一定要你死無葬身之地!”

隨後看了眾人一眼,說道:“那就去辦吧!這件事要是辦成,他日某家與諸位同富貴!”

“是,殿下!”眾人同聲道,“屬下等人誓為殿下效死命!”

過了好幾天,終於等到了機會,烏思力全副武裝,帶領幾百人,都是突厥士兵打扮,埋伏在宇文士及從邊界回城的路上!只要從這裡路過,必定難逃截殺。

理想很豐滿,籌備也周全,可是現實是殘酷的。整整等了大半天,左等也不見,右等也不來,路上不見一個人影。看看太陽偏斜,根本不會再有人過來,烏思力頓時心裡慌了。莫不是情報洩露,事情有變?

如今心裡也是發慌,再也不敢等待。急忙招呼手下,人員迅速撤離。其他的事情也顧不上了,急急忙忙前往王府裡報信。李幼良這邊幾人還在等他訊息呢,等了都快一整天了,結果只等到滿面驚慌的烏思力。

宇文士及哪去了?此時宇文士及坐在侯健申的馬車上,沿著小路慢慢往回涼州趕呢。喝著這位商人遞過來的茶,心裡卻想著那個小太子,滿是感慨。要不是太子安排這位屬下,多方打探,適時照拂,這會兒就真的躺在那條回涼州的官道上了。

李幼良這邊聽罷烏思力的敘說,眾人都傻眼了。李幼良更是心慌、手抖了半天,才哆嗦著說道:“罷了,事已至此,我要回長安!直接找李世民說清楚,我並沒有謀反之意!”

他這時候終於後悔了,也明白了,自己哪有造反的本事。殺個宇文士及都沒辦成,還能做什麼?他養的這些門客謀士,除了剛過來投奔的盧赤松和鄭韜,其他都是些無賴潑皮,打架鬥狠之流。除了欺負老百姓,其他啥能耐沒有。

說罷,當下安排下人預備車馬,收拾行裝,他要回長安。眾人一看,主事的都要跑路,自己還能幹什麼?跟著唄,跟著說不定還能找機會逃脫罪行。唯獨盧赤松、鄭韜二人面色陰沉,互相對視一眼,共同走了出去。

宇文士及一封奏章,將李幼良謀反的鐵證呈送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看著桌上的奏章,怒氣上湧。心裡把李幼良罵了一千遍,可是轉念一想,莫不是宇文士及謊報?否則這個白痴哪有如此膽量和魄力去幹造反的事情。

李幼良畢竟是李世民的叔叔,再不濟也得有個皇家臉面。他怕宇文士及辦了冤案冤枉李幼良,其實也是為了表面上做做樣子,不會落人口實。第二日,李世民在朝會上,又安排了孫伏伽到涼州,複查此事。訊息很快傳到了李幼良耳邊。如今李幼良已經帶好東西和家眷,收拾停當,開始出發返回長安。

“不如直接投奔突厥!”鄭韜看著坐在車裡的李幼良,肯定的說道,“如今朝廷又派下人來調查,殿下再回長安,恐怕凶多吉少。不如暫時投奔突厥,然後,招兵買馬,未必沒有問鼎九五之力!”

盧赤松也急忙勸道:“殿下決斷吧!如今這種情況,回去性命難保,不如將錯就錯!”

烏思力則是大聲說道:“殿下,小人雖然沒有讀過書,也是明白,人人都有帝王相!何況,殿下還是宗室郡王!”

“沒錯。大丈夫生不能九鼎食。死當要九鼎烹!”鄭韜陰冷地說道。“如今之計。唯有一個反字而已!”

李幼良聽著眾人的這些話,李世民又派了一個孫伏伽過來,明顯是要針對自己啊,自然是不敢去長安了,這下再糊塗也明白了,自己這回恐怕是沒有活路了,投奔突厥?最好的下場也不過是個工具,更何況北方苦寒之地,他哪裡待得下去。在涼州謀反?更不可能。自己平時又不懂的收買人心,要兵沒兵,要糧沒糧,這些早被宇文士及給控制了。

再看看下邊這些人的嘴臉,就是再傻,他也看出來了。都是居心叵測,利用自己罷了。其實,如果他真的回長安請罪,說不準李世民為了面子,還不會殺他。最多流放而已,畢竟沒有既成事實。可是,他不敢賭啊。

“寡人哪裡也不去了,你們能走就走吧。我那個皇帝侄兒,不會把我怎麼樣的。”李幼良嘆了一口氣,他現在也只是對此事心存幻想而已,前些日子,李世民要求歸還多餘土地,估計就盯住自己了。自己不識時務,還胡作非為,正好給了人家藉口。如今拿自己開刀,不過是殺雞給猴看罷了。

沒過多久,孫伏伽重新調查,坐實了李幼良的罪證,魚肉鄉里,蓄養死士,勾結外族,意圖殺官,謀逆造反等事實都被掀了出來。

一段日子過去,李幼良在涼州糊里糊塗,繼續醉生夢死,也不辯解請罪。李世民見眾人無人求情,感覺更沒有面子。咬咬牙,最終下詔,賜李幼良自殺。

一場算不上謀逆的謀逆事件,就這樣落幕。當地老百姓拍手稱快,李世民也算是給了百姓一個交代。此事雖然對國家和社會安定沒有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在皇室的內部卻掀起了風暴。原本大家都認為,李幼良之事可大可小,罪不至死,最多也就是個罷免爵位的事情,結果竟然到了這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