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壽春,一處府邸。
“祖父,後將軍為什麼要攻打徐州。”楊戊看著楊弘,表示不理解。
他更不理解的是,為什麼楊弘要效忠袁術,袁術實在是太胡鬧了。
“以戰養戰,才能保持我軍的強盛。”
“那為什麼不攻打荊州呢?”
“劉表剛剛送了一批糧草,你覺得這個時候攻打荊州合適嗎?”
楊戊:“為什麼不合適呢?眼下亂世,誰也不會講什麼道義,更別說後將軍根本就不是一個講道義的人。”
楊弘一點都不生氣,他比楊戊更清楚袁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主公與潘閭交惡,他想拿下整個徐州,也無可厚非。”
“後將軍糊塗啊!潘閭本能一舉拿下徐州,當時他為什麼要讓曹操分一杯羹,後來後將軍插手了,他卻選擇退避三舍。
不是潘閭怕了後將軍,而是就當時的潘閭而言,整個徐州對他來說是個拖累,所以他只佔了一部分徐州的土地。
以後將軍如今的處境,跟當時的潘閭,又有什麼區別,潘閭能想到的事情,後將軍怎麼就想不到呢?”
楊弘看著楊戊的表現,眼裡滿是欣慰,這就是他的孫子,不出門知天下事。
雖說有一點紙上談兵之嫌,但紙上談兵又何嘗不是一種本事呢?現在的楊戊缺的只是歷練罷了。
“你覺得對如今的潘閭來說,徐州還是他的拖累嗎?”
“這....”
“怎麼說不出話了?”
“孫兒,不敢肯定。”光憑道聽途說,有些事楊戊也拿不準。
楊弘:“我來告訴你,潘閭和公孫瓚共治遼東,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戰馬源源不斷的從海上運往青州。
此時的潘閭已經不缺戰馬了,也就是說他不缺騎兵,他有那個實力吞併徐州,所以我們不打潘閭,潘閭也會來打我們的,還不如先下手為強。”
“祖父,不是有戰馬就有騎兵的,一個合格的騎兵,怎麼都需要一兩年的光景吧!”
“你這麼說也沒錯,但對事對人,我們的騎兵不多,哪怕是面對一群騎著戰馬的步卒,我們也會吃大虧的。
孫兒,你要學的東西還很多,不要再想著一心出仕了。”這最後一句話,楊弘完全就是為了安撫住楊戊這顆躁動不安的心。
楊弘也年輕過,他很清楚楊戊現在最想做的是什麼?可對於如今的安豐楊家來說,需要他坐鎮家中。
楊弘沒有在家待多久,他很快就被袁術給叫去了。
楊戊真的不甘心啊!他想證明自己說的是對的,面對楊弘他有些話是不能說的,不能說也就不能反駁了,才會被楊弘問得啞口無言。
門房的人走了進來,“公子,門外有一位你的朋友求見。”
“他說是誰了嗎?”
“這是他的拜貼。”
看見拜貼,楊戊就知道不是他的朋友,最多也就是一個相識的人罷了,他跟朋友之間不會這麼生疏的。
拜貼上的內容,楊戊一點都不關心,但落款那個名字,讓他非常驚訝,竟然是他剛剛提到的潘閭。
一想著潘閭有可能就在門外,楊戊就開始緊張了。
“把他請進來,送到我的書房。”
楊戊喝了一口茶水,讓自己冷靜了下來,他來到了書房裡等候,一個青衣士子走了進來,“正霄兄,別來無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