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時間,他的經歷就足夠傳奇。
齊達內不由的想起四年前。
那也是一個世界盃年。
那一年,楚歌剛剛進入一個噱頭重於內容的選秀節目,成為一名練習時長還不到兩個月的練習生。
那時候,他還只能待在家裡,透過電視來觀看世界盃的比賽。
而四年後,他就率領著自己的國家隊歷史性的闖入世界盃決賽圈,成為俄羅斯世界盃的參與者。
“或許,這就是人生吧。”齊達內面帶微笑。
他叉了會兒腰。
甚至還想摸摸頭。
……
國歌之後,比賽開始進行。
就像賽前人們預計的那樣,瑞典大舉進攻。
他們利用身體的優勢,採取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開展大開大合的進攻。
很快,瑞典人沒有花費多大的力氣,他們就基本控制了比賽局勢,顯示出明顯的優勢。
與華夏大部分球員都效力於國內聯賽不同,瑞典球員中有許多人都在其他歐洲國家聯賽裡踢球。隨著這支球隊裡缺少了伊布拉希莫維奇這樣的明星球員,顯得球員名氣不大,但實際上這支球隊的球員很多都是實力派球員。
可以在沒有伊布的情況下晉級俄羅斯世界盃,足以證明這支球隊的實力。
球員能力反應在比賽場面上,就是他們很容易就足球推過半場。而反之,華夏想要組織起一次成功的攻勢,則往往不太輕鬆。
看到自己的球隊被動挨打,門前一畝三分地成為瑞典人的遊樂場,華夏球迷很著急。
他們憂心忡忡。
“這樣下去,早晚會丟球啊。”
許多球迷的心裡,都忍不住生出這樣的念頭。
尤其是當他們總是看到華夏隊的足球一到中場,就總是會被瑞典球員斷下的時候。
果然。
墨菲定律應驗。
比賽進行到上半場第二十三分鐘的時候,瑞典隊打進一球。
這是一個點球。
主裁判在看了VAR回放後,判定華夏球員禁區裡手球,於是給了瑞典一個點球。
這個球存在著一些爭議。
許多華夏球迷認為,這是球打手,而且兩位球員距離過近,躲閃不及,主裁判不應該因為這樣一個突發的情況而吹罰點球。
解說評論的幾位解說員也持有類似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