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鳳忽然展顏一笑,雙目微閃,似含情脈脈,似秋水橫波,又似嗔似怨,雷少軒不由一愣,微微一呆。
銷魂香風,迎面彌來。
雷少軒眼睛裡閃過一張蜘蛛網,這一刻,成為永恆。
靦腆、羞澀、扭扭捏捏的天鳳,口噴香風,撒出一張鋪天蓋地的蛛網,把目瞪口呆的雷少軒捆結實,在一陣嬉笑鬨笑鬧聲中,結束挑戰。
凡人內門色狼,兩眼光光,第一次拜見天香宮,被美女色誘捆成豬的故事,宗門內流傳了很長一段時間,讓雷少軒很是鬱悶。
後來經過了解,幾乎所有內門弟子,前往天香峰拜見,大小都吃過虧,也算是天香峰特色。
這讓雷少軒心裡舒服不少,至少不是隻有自己一個人成為笑話。
內門各峰之行,雷少軒有了一個深刻的體會。透過修行,補回壽命固然是自己的機會,不過機會渺茫,身為軍士,武功依然是亂世立身之本。
雷少軒在宗門的時間有限,當務之急是學習修行知識,熟知金丹之下修煉功法,以便離開後能繼續修行。
雷少軒必須利用隨意進入翰海樓的機會,熟讀修行典籍,掌握修行每一個步驟。
繼續總結完善新刀法及學習修行典籍成了雷少軒最主要的生活內容。
短短三年內門生活,修行不會取得什麼大進展,因此修行反而變得不是那麼重要。
幾乎所有的時間,雷少軒都在翰海樓苦讀。
這一次,雷少軒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修煉功法。修煉功法典籍中,但凡修煉之外的道術、法術、丹藥、煉器、陣法等等知識統統放棄不讀。
典籍浩如煙海,有限時間內根本無法完全閱讀。
只學習純粹的修煉功法,需要閱讀的典籍內容就少多了,雷少軒有把握短時間內完全閱讀,當然要完全領悟和掌握,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修煉功法典籍大多十分玄奧,晦澀難懂。
雷少軒知道,離開宗門後沒有老師教導,每一字、每一句必須在宗門內一一搞明白,因為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通往更高深修煉功法的基礎,
離開宗門,不代表沒有典籍可讀,卻代表無人可教,無人可問。
雷少軒拿著紙筆,一一筆記,逐字考究,逐句註釋,如老學究般鑽研。
“我也是奇葩,大概是宗門內唯一使用紙筆的人了。”雷少軒自嘲道。
修士多用元神燒錄,元神記錄內容很方便,卻不適合記錄問題和摘抄答案。
深入鑽研考究典籍,雷少軒才明白,為何多數低階弟子只學一門典籍,心無旁騖修煉了。
每一部修煉典籍,要想完全弄懂太難了,許多描述似是而非。雷少軒斷定,許多弟子沒有弄懂典籍便開始修煉。
甚至雷少軒敢肯定,哪怕基礎典籍的許多描述,即使高階修士也未必全明白。
比如,《道德經》有云“道可道,非常道。”便眾說紛紜。
再比如“混沌之初,天地蓮生。”《南華經》謂之:天地之初,天生一株蓮,此乃天地之根。此說法,幾乎是成了主流。
然而,雷少軒隱約感覺,此說法並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