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陳平都不認為這都大明朝戰略是個好事情,過於集中的權力,有可能讓神聖羅馬帝國整合國力,脫胎換骨。
而分裂、混亂的神聖羅馬帝國,卻是大明朝想看到的。
所以。
教皇彼得七世要死!
此時的彼得七世,從宣講斐迪南一世罪孽的喋喋不休,逐漸變得面色蒼白,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直至失去動靜。
所有人都在注視著斐迪南一世被燒乾淨,以為教皇是累了,等到身邊的人注意到不對勁,再看教皇的時候,彼得七世已然死了。
教皇死了!
引發了無數信徒的騷亂,想要擁到教皇身邊看個真切,可被聖殿騎士死死地守在了高臺下。
一日之間。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死了。
神聖羅馬帝國的真正領袖,羅馬教廷教皇也死了。
和錦衣衛預想中一樣,在第一時間,德意志貴族、教廷主教,關注的不是彼得七世死因,而是教皇大位。
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選帝侯不同,羅馬教廷教皇大位,只在教廷的樞機主教中產生。
陸炳、陳平作為羅馬教廷中兩位樞機主教,也在教皇候選人中。
“請霍德華·陸,卡文·陳,兩位樞機主教隨我來。”牧首(宗主教,地位僅次於教皇,為教皇任命,不能成為教皇)羅素來到近前,凝望著陸炳、陳平,說道。
從彼得七世登臨教皇大位,羅素便被任命為宗主教,在彼得七世不便時,代行教皇職責。
但陸炳、陳平兩位樞機主教的任命,卻讓羅素及眾教廷主教、教士非常不解,是彼得七世利用教皇權力指定的。
彼得七世死前,到底和陸炳、陳平到底達成了什麼約定,說服彼得七世讓兩個東方人成為樞機主教,這不為外人所知。
可想廢除兩人的樞機主教之位就難了,彼得七世死了,只能由新教皇才能廢除。
在此之前,二人也是有成為新教皇可能的,即使可能性非常小。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位,羅馬教廷教皇之位,幾乎在同時進行選舉。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位,由於德意志貴族存在,早早地就決出了結果。
世俗選侯,德意志貴族,波拿巴伯爵,被選舉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新皇帝。
波拿巴一世。
而更加重要的羅馬教皇之位,卻陷入了僵局。
由於裁決斐迪南一世時,神聖羅馬帝國的樞機主教都在,此刻直接被全部集中封閉,直到選出新教皇為止。
在此期間,樞機主教只能透過飛鴿傳書與外界有聯絡,有牧首予以監督,禁止樞機主教們彼此交流。
第一輪教皇投票,十三位樞機主教互投,自然沒人的票數能超過多數,陸炳、陳平更是一票都沒有拿到。
眾位樞機主教都知道,這才是真正的選舉開始,在第一輪教皇投票後,一隻接著一隻飛鴿飛出了宮殿。
利益交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