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之中的將領、謀士,都說楊羨這是怕了,所以不惜如此。可趙業並不相信。他也相信,桓武也不會相信。
“主公,楊羨心思莫測。這個時候,我大軍精銳又在鎬京之中脫不了身。還請主公下令給桓彪將軍,讓他小心謹慎,以防禦為主。”
趙業的話剛剛說完,便有人走了出來。
“主公,如今我軍勢頭正盛,若就此舉步不前。恐怕天下之人會以為,我軍經過寶成關一敗,就此畏懼了楊羨。”
“主公,桓彪上將軍率領十餘萬大軍,每日用度,都是從鎬京運出,經數百里蜀道至七河軍營。雍州富裕,我軍這十年來也有所積累,可也無法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消耗。”
走出來的無論是幕僚還是武將,他們都反對趙業防禦的對策。這些人和趙業沒有私仇,有些還跟趙業關係不錯,可是各自都從不同的出發點,反駁趙業。
無它,就算梁軍真的和蜀軍耗得起,可是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想要到這個地步。畢竟,那是中原平定這十年來,他們一點一滴積累的財富。
此刻吳楚兩國正在邊境生事,誰也無法預測這場牽延中原的騷亂會持續多長時間。難道邊境的戰火一天不平息,他們就一直要和楊羨乾耗下去麼?
現在擺在他們面前,明明有很大把握可以戰勝蜀軍,又為什麼要拖下去?
桓武知道他們說得都對,可是也知道趙業的方法才是最為穩妥的。桓武拿捏不定,眾人的意見,他不得不理會。
這是人心!
“父侯,兒臣請纓坐鎮七河大營。”
便在此時,桓玢走了出來,拱手而道,面容肅然。桓玢請纓出戰,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桓武更是面顯猶豫。
楚吳相繼出兵的訊息已經傳到了七河大營之中,雖說此時讓桓玢前去七河大營,的確有著穩定軍心,激勵士氣的作用。甚至,若是能夠一鼓作氣,未嘗沒有擊敗蜀軍的可能,可以算是一招妙棋。桓有濟看出了桓武的猶豫,走出佇列,拱手而道:“末將可依故計,從石羊小道側襲,助大公子一臂之力。”
當初梁軍本想要三路大軍齊攻蜀地,讓楊羨措手不及。作為一支偏軍,也是能夠在關鍵時候直插蜀軍心腹的奇軍,桓有濟這支軍隊是出發最晚的。可等到他到達了雍州,前方已經傳來鄭大兵敗的訊息。
也因此,桓有濟這支偏軍遲遲沒有出發,待在了桓武的身邊,駐紮在了鎬京附近。
“此時石羊道口的情況如何?”
“末將已經探查過了,駐紮在那附近的只是一支偏軍,連番號都沒有,主將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老頭子。看來楊羨沒有防範,所以只派了一支雜牌駐守在那裡。末將只率兩萬精銳,從石羊道奇襲蜀軍,便能輕易佔領周南郡東部。”
桓武點了點頭,不過還是有些慎重。
“桓玢,你帶著五萬精銳,與桓彪會和。記住,楊純就在南中城中,一定要小心。”說完,桓武看向了桓有濟,“有濟,石羊道險,若不能行,千萬不要勉強。”
“兒臣(末將)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