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章 夜探482章 籠
面前的男人很猖狂,在皇宮之中行兇卻沒有穿夜行衣,身上所穿居然是宮中每個人都在穿的孝衣不用說,此人絕對是宮中的人,看他那孝衣那麼合體絕對不是一般小太監之類,應該是有些身份地位的人。
正是因為對方有些地位,且膽大妄為到如此地步,才讓紅鸞倒吸一口涼氣:這是哪一路的大神?近來她也只是順著皇帝和太后的心思,把李司工除掉罷了,並沒有和其它人有衝突吧?無錯不少字嗯,也不對,太子妃那裡可是看她極不順眼的,那眼前的男人是誰派來的?
杏兒等人就在她身後,可是連聲也沒有來得及吭就被放倒在地上,現在生死不知;最為詭異的是,她根本沒有聽到杏兒等人倒在地上的聲音,就好像是她們自己趁著紅鸞不注意,悄悄的自己躺在地上的,才沒有驚動就在她們身前一步遠的紅鸞。
而當時紅鸞正和杏兒等人說話,剛剛還聽到杏兒應她的話,說了兩句再問時卻得不到杏兒的回答,她才回頭看一眼;一眼,就把她釘在原地。
那個一身孝衣蒙著臉的男人,就站在身後一步遠的地方,而杏兒等人就倒在距她三四步的地方;她的身子僵直很想大喊救命,可是她的腦袋告訴她:只怕她的“救”字剛出口,人就會像杏兒等人倒在地上。
很明顯那人沒有對她動手應該是有話要問她,紅鸞僵直的半轉著身子:要不要轉回去,假裝也沒有看到繼續向前走?她拿不定主意,只是感覺這樣站著不是法子而且太累。
杏兒等人胸口的微微起伏,讓紅鸞放下心來;眼前的男人很猖狂,但是卻並不是心狠手辣之輩,沒有對杏兒等人下殺手;她抿抿嘴唇:“閣下有事兒?”
來人沒有開口,除了那一身在夜色中十分顯眼的孝服之外,其它的都好像不那麼讓人注意:也可能是因為臉蒙了起來,而眼睛隱在暗影中讓人看不到,使得紅鸞更對來人心生懼意——完全猜不到丁點有用的東西,她雖然開口卻並沒有把握。
紅鸞等了半晌看那人依然不開口,便又追問一句可是那人卻抬起手來撓撓頭,就好像他有點兒不知道如何開口的樣子;這樣舉止,讓她心中生出熟悉感來,努力的思索眼前的人會是哪個,嘴巴上卻還是客氣的很:“閣下能對我容情一二我很感激,有話要問不妨直言。”
來人又撓撓頭,然後扯了扯蒙在臉上的帕子,忽然伸手捉住紅鸞的胳膊就鑽進了旁邊的樹林;紅鸞大驚失色,可是她卻不敢開口大叫,強忍著心中的恐懼勉強跟上他的腳步:“閣下有話直說就是,這條路上眼下應該沒有人會過來的。”
那人卻不理會她,拉著她依然往林中最為黑暗的地方跑去,紅鸞忽然想起讓她最怕的事情,一聲驚呼就要衝口而出的時候,那人在她耳邊輕輕的說了幾個字,她沉默下來緊緊的跟上去不再開口。
她已經不再害怕,因為那人對她說:“是我,不用怕,跟我來。”不是因為這句話,而是這個聲音她熟悉,是皇帝。
皇帝這個時候蒙著臉出來做,在皇宮裡誰蒙臉都有可能,皇帝卻是絕對不用蒙面就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
終於站下,皇帝拉下臉上的帕子來,忽然想到這裡黑的很紅鸞不可能看到他的臉,自嘲的笑笑道:“我不能讓太后或是其它的人,知道我此時不在東宮更衣而出來見你;沒有嚇壞你吧?無錯不少字”他的大手微用力握握紅鸞的小手:“為了不驚動旁人,也為了不讓其它人知道,劉總管和孟統領出手把你的人點暈了。”
“放心,她們不會有事兒,一會兒她們就會醒過來;”皇帝微一頓:“你一會兒可以和她們一起尖叫,這兩天宮裡不會很安靜,然後朕就會安排人保護太后。”他沉默一會兒道:“我沒有想利用你,只是想來見見你說幾句話,卻又不能讓你的人看到我,所以才順手而為。”
紅鸞沒有想那麼多有的沒的:“皇上,您是來問太后……”也就只有這件事情才能讓皇帝如此行險。
皇帝的聲音多了幾分落寞:“情理之中的事情,她並不喜歡我的母后,也是因為我的母后而使太后的家族這些年來不如以前;此時,正是好時機,只要朕求助於她及她的家族,那之後朕就會永遠被其所左右。”
他長長一嘆:“都是假的,只有爭權奪利四個字才是真的。父皇屍骨未寒,宮中之人卻在各自佈置,連太后……;”他聲音微一沉又一笑:“也沒有好奇怪的,我早就料到的,只是真面對時還是有點,嗯,不太舒服;原本我有著一絲希望,畢竟父皇是她的兒子,我是她的孫子,嫡親的。”
紅鸞想了想道:“奴婢雖然連微薄之力也沒有,但是不會聽由太后和元華擺佈的。”她此時不表忠心要等到時候?太后和皇帝已經離心,而她也只以選一方。
太后和元華只是把她當成棋子,還是那種隨時會被棄掉的棋子,她憑此不要說是報仇連自保都成問題:不選皇帝,她還有第三路可以走嗎?
選福王?想到麗貴妃、以及和麗妃有關之人的德行,她也敬謝不敏,何況那個福王更是讓她巴不得能退避三舍,永生永世不要相見的好。
“我知道,只是擔心你應付不來,所以過來瞧瞧你;”皇帝輕輕的拍拍她:“眼下不要招惹太后和元華,我還是有要借重她們的地方;她們讓你做你就先做,萬事自有我為你做主,有那麼一天的。”
“讓你做采女,哼”皇帝哼出了聲,好像他最大的不滿就在此處:“想讓你做馬前卒嗎?那我們就來看看,最後誰是那個馬前卒”
紅鸞連忙跪下:“皇上,奴婢真得沒有……”她不趁現在說清楚,那還真就是太傻了;指著元華倒不如指著皇帝,至少皇帝是個很講理的人;她說話著把脖子裡掛著的玉佩拿出來,此時不還給皇帝,還要等到時候?
萬一被太子妃或是元華、太后等人知道,她就真得死定了。
皇帝拉起了她來:“我知道的,你不是在乎位份的人,想在御書房裡當差就挺好是不是?可是,我怎麼能如此委屈你?采女,還真是把算盤打得好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