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整個手術的過程中,醫生可以操作機械手,來開啟術野,輔助拉鉤,並且固定要做手術的部位。
要知道一臺手術機器人,最多可是可以配備七根機械臂的。
當然這配備機械臂的多少,自然是會根據醫院的定製要求來的,畢竟這機械臂數量不同,價位自然也就不同。
不過機械臂越多,那自然是越好。
因為機械臂多的話,那醫生就可以一個人完成三個人的工作,完全不需要拉鉤的一助,和擦汗的二助。
甚至如果機械臂在多一條,他連器械護士都不用配。
因為機械臂足夠多,就可以隨時更換各種器械。
而且因為機械臂的末端非常的纖細,所以這種機械臂,還可以探入到一些人體深部,或者是狹小空間,對該部位來實施手術。
要知道以往,完全靠人手操作手術的時代,這樣的操作,到並不是不能做,但那是需要大開刀的。
說白了,那就是要在人身上劃一個非常大的口子,甚至可能要把人‘劈’成兩半來實施手術。
這麼說可一點都不為過,可是這樣的手術不做還不行。
而現在有了這種手術機器人,那就大大降低了原來的手術難度,原來的大手術,一下就變成了小手術。
就比如以前做腎切除,或者是輸尿管成型手術,那傳統手術的做法,自然是要在肚子上拉一刀。
因為腎所在位置的緣故,這個口子還不能切得很小,因為醫生要把腸子翻出來,然後找到下面的腰子,進行摘除。
或者是把腸子翻出來,然後進行輸尿管吻合術。
其實手術難度並不大,但就因為要把內臟翻出來,所以就無形中提升了難度。
而且病人也遭罪,手術做完之後,因為開大刀,都會傷元氣,所以病人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可是如果是現在,直接使用手術機器人,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需要在肚子上打幾個小洞,然後在腹腔內充氣,然後將機械臂從小洞處探入。
接下來醫生在操作檯上,透過控制機械臂,就可以完成對腎臟的切割摘除,或者對輸尿管的吻合了。
以前做這種手術,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現在一個小時就能搞定,熟練的醫生甚至都用不了一個小時。
而且如果是以前,做這樣的手術,病人最起碼要在醫院躺一個月,回家也要長期服藥,靜養小半年,才能基本恢復。
但現在,如果使用手術機器人,那麼一個星期就可以下地,兩個星期就可以出院了。
身體素質好的,回家修養一個月,基本就和正常人沒區別了。
這就是使用手術機器人的好處。
所以哪怕手術機器人開刀的價格非常昂貴,但也架不住人們不希望親人受苦,願意為這些手術買單。
這也是黃海濱,瞭解到的手術機器人最近幾年來,在國內各大醫院應用越來越廣泛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說起手術機器人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那我們就要了解到,目前在那些方面,這種手術機器人應用的最為廣泛。
根據黃海濱的瞭解,目前在國內,手術機器人在各大醫院應用最廣泛的科室,就兩個一個是兒科,一個是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