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海外留學生,可是濱城醫科大學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以前濱城醫學院還不是醫科大學的時候。
在國內既不是985,也不是211,而且因為最早出身是日本人開辦的,所以在國內醫學界並不受人待見。
哪怕在解放戰爭時期,還有剛建國那段時間,為祖國提供了大量的醫學人才。
可就是因為出身,所以在國內根本就沒人關注。
甚至於到後來,還被整座學校搬遷,搞到西南某省大山裡去技術扶貧。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允許搬回來。
這裡面如果從純技術角度來說,就真的有點,太那個啥的。
可以說以前,就是一個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角色。
也就是那時候市裡面經濟還行,能從市裡面拿點財政補貼。
可是後來這錢就拿的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在評選211時‘意外落選’,這對學校的聲譽打擊真的很大。
以至於此前這所大學畢業的學生,基本只能在本市的幾所醫院裡服務。
而且隨著很多優秀教師的退休,還有優秀的學生畢業後,都去了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這所大學的教學水平也出現了明顯下滑。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學校方面想上進,重現早年輝煌,可惜卻有心無力。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根本沒辦法做到。
這樣的情況,直到陽光醫院出錢出人,還有和第九實驗室達成合作關係之後。
這所大學所處的環境,才出現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現在學校,可以說是財大氣粗。
前些年,他們也就每年只能從市裡面拿到千把萬的財政補貼,然後在從國家那邊拿到幾百萬的經費。
說實話這點錢,在這年頭真不夠幹什麼的。
還好,就是學校在市裡面有兩所附屬醫院,這兩所醫院給學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援。
再加上學費,所以學校才能勉強生存下來,沒有被某些地方的大學,把人才全部挖光。
要不然人家光是給出高工資,就能向吸蘭州大學的血一樣,把你的優秀人才全部吸光。
不過學校雖然還能勉強保住元氣,但想要有所作為,那卻想都別想了。
因為實力真的不允許啊!
但是因為和陽光醫院,和第九實驗室合作,還有何方舟加盟之後。
短短几年,學校的評級,就連升兩級,從原來的不受待見小透明,一躍就成為國內僅次於TOP2的985重點。
最關鍵是國際聲譽也起來了。
而且海外的闊佬們,還瘋狂捲款。
甚至就連市裡面的財政劃撥方面,也大方多了。
以前就是求爺爺告奶奶似得,人家才勉強給你劃撥給千把萬。
有時候還大多都是口頭承諾,給錢給的也不痛快。
現在則是不用他們主動開口,市裡面就大手一揮,給幾個億,立馬到賬那種。
因為市裡面也不傻,他們到不指望靠學校創收。
關鍵是你這學校,養活著那麼多老師和學生,這些人能給市裡帶來經濟活力啊!
要知道原先這學校叫醫學院的時候,在校學生也就兩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