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802 貪心不足蛇吞象

雖然一段時間內,不能大力推廣開來,但我們好歹也要有些技術儲備的嘛。

而在氫能源車這一塊,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日系的豐田和本田,其實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有氫燃料電池車製造出來,甚至都上市銷售了。

而氫能源車的表現也確實不錯,燃料罐都是特製的,所以安全性不用太過擔心。

除非你是被坦克碾壓過去,或者是被超級重炮擊中,否則車上用的燃料罐輕易是不會爆炸的。

因為誰都知道氫非常危險,所以人家也特別重視這燃料罐的設計。

甚至這燃料罐的安全性,比咱們家裡用的液化氣罐還要高。

光是燃料罐就用了三層材料製造,內層是超博太空鋁,密封性好。

中間層用的則是強度超高的碳纖維,外層用的是強度絲毫不弱,但重量更輕的玻璃纖維。

反正要說安全性,那你絕對可以放心。

加氫站這個問題,日本人也設計過,尤其是本田,還曾經在米國加州,建過十幾座。

總體來說,試運營沒什麼問題。

簡化流程之後,即便是普通人都可以操作。

加氫的過程,就和加油基本一樣,也就是十分鐘左右,就能加滿氫罐。

不過目前為止,最讓日本人頭疼的就是儲存和運輸了.

這兩方面的成本始終是沒法控制。

因為液氫的特殊性,你不可能像過去搞石油那樣,建個管道,就從工廠送到加油站了。

因為這玩意的危險太大了。

雖然輸油管道也不怎麼安全,但就算又老百姓去偷,你給輸油管上弄個洞出來,最起碼它不會爆炸。

但輸氫管道那就不一樣了,這玩意要是破個洞,那液氫遇到氧就爆炸,而且這玩意的膨脹率可以達到原本的一萬倍。

爆炸起來威力堪比原子彈……

如果你到處修管道來運輸液氫,那你就相當於在自己的國土上到處修建原子彈。

這尼瑪……

如果是安全時期還好,可一旦到了戰時,那後果……

所以就只能選擇用罐車來運輸了,可即便這樣也很難保證安全。

另外成本也高了去了,因為使用的罐體要特製的,成本會非常高。

還有就是送到加氫站,一樣低溫儲存,這樣也會大大提升液氫的使用成本。

畢竟你要保證氫處於液化狀態,就要保證253度的低溫,這樣就要消耗大量的電能。

所以算下來,這方面的成本,就決定了液氫目前還不適宜大面積推廣。

而上面也有意佈局這方面,但面對這些問題的,也始終沒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

困擾日本人的問題,也一樣在困擾著咱們。

而且思來想去,咱們這邊也沒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