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的屬性是沒辦法儲存的,對於電廠和電網而言,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他們發多少電,就被用掉多少電。
這樣一來,就不會造成浪費。
可是風電就沒辦做到這一點,今天有明天無,也許這會兒還若有似無,好像要嚥氣了一樣。
可半個小時之後,一陣風颳過來,馬上就電力十足,生龍活虎了。
正是這樣的不穩定性,讓電網方面非常頭疼。
因為這樣的電輸送過來,併網之後,對電力裝置的負荷要求是非常高的。
有時候甚至他們要為了這些風電,專門建個變電站才行。
所以才會有風電併網難的說法。
很多喜歡自駕遊的遊客,會經常在北方地區,看到一座座大風車矗立在哪裡,明明有風,可那風車卻不轉。
為啥,因為這些風車所屬的公司,都不願意用。
因為電網不給他們併網,因為他們發電的成本太高。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國家倡導使用清潔能源,但到了實際上,電網卻不願意用。
而太陽能也面對著同樣的問題,晴天的時候還好。
可如果是雨雪天氣,或者是沙塵暴天氣呢?
而且太陽能板你還要隔三差五就要清理,要不然上面落了灰塵,也會嚴重影響發電。
到了晚上,這玩意就沒用了。
而且天氣冷的時候也一樣會受影響……
所以這些清潔能源看似很好,但實際應用的時候,卻有很多難關需要去克服的。
包括在歐洲之所以西班牙和丹麥能夠用上風電,主要是他們的風能資源豐富。
其他國家都沒辦法解決電流不穩的難題。
而在漂亮國,之所以能有那麼多太陽能電廠,主要還是要靠國家補貼。
而在我們這邊也是一樣,前些年國家對太陽能是進行了大力補貼。
這才讓我們的太陽能產業,在那麼艱難的時代生存了下來。
可問題是,目前即便我們的太陽能板產量已經是全球領先了。
但真要說道核心技術,比如矽片裡的控制晶片,我們還要靠進口…
還有光電轉化率等等方面的問題……
這裡就不展開多說了,說太多又會打擊到某些人的愛國心。
就說這太陽能和風能,在電網的眼裡,反正都是垃圾電。
如果不是國家政策,電網方面真的是一分鐘都不想給這些電併網的。
當然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個不好說的原因就是,這些電如果用的太多,還會影響到電廠,和煤礦產業……
就比如前些年毛衣戰的時候,我們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
很多地方的工廠產品堆積賣不出去,都不得不放慢開工了。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嚴重的用電量下降。
很多電廠別說滿負荷運轉了,甚至能保證百分之三十負荷運轉就不錯了。
而且就這,還是和其他幾個電廠輪換開機,才能做到的。
那段時間,可以說是國內熱電廠最難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