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在2014年前,世界太陽能電池領域的主推技術,還是多晶矽作為基片的技術。
那個時候日本和德國的企業,完全掌控著整個行業的話語權。
而從2014年開始,咱們國內的企業,靠著前些年的低成本銷售積累,在掌握了一定的資本之後,就開始切換賽道。
展開了對單晶矽片的研發投入,到後來太陽能光伏板使用的主要都是單晶矽片。
這個時候,咱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擺脫了日德企業在專利方面的控制。
而且咱們國內還有一家企業,也展開了對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發。
這家企業,就是那家大名鼎鼎的H能了。
這家企業要說經歷也堪稱是傳奇,當年太陽能產業熱度高的時候,他們的老闆甚至一度登上過國內首富的寶座。
可惜隨著他們所謂的太陽能薄膜技術被拆穿,他們公司的市值沒過幾天就打了個對摺,甚至差點沒把地板砸穿。
那時候可真是坑了不少老股民的錢。
按理來說一家企業,如果坐過這樣的過上車,那基本離倒閉也就不遠了。
可是誰能想到這家企業,居然也不知靠著哪裡來的資本,居然硬撐了下來。
那段時間咱們國內的企業對歐美等過的太陽能企業,已經掌握了絕對的價格優勢。
很多德國和米國的太陽能企業,在那段時間都被咱們的企業給沖垮了……
可能很多人又會疑惑了,你不是說咱們的太陽能企業沒有技術優勢嘛,可又怎麼能把人家企業給沖垮呢?
很簡單啦,因為便宜啊!
為什麼便宜呢,因為有補貼……
那段時間,甚至歐洲還專門針對咱們的太陽能電池板做出過反傾銷處罰,以保護他們國內的太陽能產業。
而根據歐盟的調研報告,就算以一塊太陽能電池板的壽命是25年計算,咱們國產的太陽能板,從生到死不間斷的發電。
製造出來的電能總價值,也比不上咱們在生產這塊太陽能板過程中消耗掉的成本,外加對外界自然環境造成的損害……
所以國產太陽能板,一度要面對歐盟的雙反處罰的。
可即便如此,咱們的太陽能企業,依舊是靠著價格的優勢,把歐洲那些老牌太陽能企業給衝的稀里嘩啦。
而H能就在這個時候撿了便宜,趁機將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這些企業收入麾下。
要知道這些企業,此前可是柔性太陽能板領域的佼佼者,每家都掌握著相當數量獨門絕活。
而H能就靠著收購這些企業,手裡就聚齊了一萬多件產業內的專利技術。
正是靠這些專利技術,他們成了薄膜太陽能產業領域一家獨大的老大。
而現在國內的太陽能產業主要也就是兩個流派了,一個是單晶矽主導的光伏板,另外一個就是H能零頭的柔性光伏領域了。
不過雖然這些相關企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但卻也還沒能做到徹底擺脫歐美企業的地步。
你就比如這光伏板的輸配電控制晶片這一塊,就一直掌握在日德企業的手裡。
咱們生產的越多,他們能薅的羊毛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