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好一個曹雪芹!
此聯是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的點睛之筆。
當把真實的事物當作虛假的東西來看的時候,那虛假的事物甚至比真實的更顯真實。
這裡說的再不是一個單純的真假和有無,更不再侷限於這什麼贗品的真假之辯。
已經把真假有無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
此聯飽含人生哲理,絕非一個少年能隨便寫得出來的。
夢之隊六人也不敢相信,這竟然是一個十七歲的同齡人寫得出來的。
將心比心,他們六人加起來也不可能有如此人生感悟。
這怎能不讓人心生懷疑感慨。
然而一旦聯想到方唐鏡的人生,卻是不信都不行。
十六歲的府案首秀才,本有大好人生,卻突遭厄運,被革了功名,悔了婚姻,敗了家境,孑然一身,生活之艱辛不問可知。
其間必是嚐盡世態炎涼,遍閱人生冷暖百態,此時又面臨生死之境,實是有感而發!
如此一來,六人看此聯時便不免感受到了其中的悲愴之氣以及其中飽含對世事的通透。
六人這才發出“方君此聯,無人可應和矣!”的話來,實是發自肺腑。
然而他們是服了,卻是讓外面的眾人更是心癢難耐,頗有些自忖才高的人卻是不服,要知道,現在來看熱鬧的已不止是讀書人,更有了舉人和一些致仕在家的高位讀書人。
聽到夢之隊竟說出這等滅自己志氣,長他人威風的話來,都不由重重的哼了一聲。
便是李府尊和李大宗師也是心頭略有不悅,你六人自己徒有虛名也就罷了,竟然把眾人都一起掃了進去,豈有此理。
“諸位高才謬讚了,在下不過有感而發,實不敢當。”
“師兄這些年受苦了,真不知是如何過來的?”沈師華生於大家族之中,雖不是錦衣玉食,也是富貴之家,實是難以想象自己若落入方唐鏡那等境地,會如何自處,不由問出聲來。
“滿徑蓬蒿,舉家食粥米常賒。”方唐鏡微微一笑,接著道:“不過,清貧最是讀書時,何苦之有?”
自古以來,就有天欲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說法,清貧在道德上很有優勢。
尤其說到窮困卻不肯潦倒的讀書人,很容易令人聯想起鑿壁偷光、品行高潔等褒義詞。
在這裡的人不知有多少也是家境貧困,全憑刻苦讀書,希望期盼著出人頭地的讀書人。
他們聽到方唐鏡窮得米都要賖欠的地步,聯想到自己,感同身受之下,不知又有多少人對方唐鏡平添了無數好感。
“窮且益堅,不附青雲之志,師兄高潔,吾不如也!”沈師華嘆息。
六人算是認輸了,不過他們還是極為傲氣的,輸了可以,但卻不能任由外人指指點點的,最為不爽的季子美於是朗聲道:
“當不當得,也不是咱們說了算,不如讓所有人一起評評看,若有人能就此情此景應和出一篇文字來,在下必當五體投地。”
他這話的意思便是“不是咱們太菜,而是對手太強”。
而且他刻意突出是“應和出一篇文字”,不限體裁,就想看看,我夢之隊都做不到的事,難道你等便做得了,可笑!
說罷,六人閃開身子,亮出了這副短短十四個字的對聯。
有人便大聲唸了出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對仗倒也工整,不過,似乎有些平平無奇吧,我雖是童生,倒也能做出一聯不相上下的……”
“閉嘴,蠢貨,你不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
“有如醇酒卻又不上頭,我竟品出了此情綿綿無盡期的意味,此聯好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