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生活所逼,誰會把自己弄得一身才華?
“何謂‘老千’?”林大人問道。
方唐鏡頓時知道自己又犯了經驗主義錯誤,“老千”這個詞,應該還沒有出現。
“此乃吾家鄉土語,意指高明的職業騙子……”方唐鏡解釋道。
據說“老千”這個詞的由來頗具有傳奇色彩。
清雍正皇帝時,有一舉子進京趕考,於某縣途中遭遇強人,所攜財物被搶掠一空。
舉子舉目無親,無法可想,便窮極,想出一個“騙局”。
主意已定,於是重整衣冠,直入縣衙見了縣令。
詭稱自己乃朝中某貴人之親戚,奉召進京任職,路過貴地不幸遭遇匪徒。
嚴厲斥責縣令,令其從速派兵追捕,取回失物詔書,以便早日進京晉見皇上。
縣官聽後,自然是屁滾尿流,忙派兵出城捕盜,一面擺酒為此人壓驚,又欲攀附,待為上賓,只恐招待不周。
舉子眼見縣令阿諛奉承,比自己還要心虛,心中大定,愈加催逼,限期破案。
縣令見此子種種“上官作派”,愈加深信不疑。
明知大山茫茫,盜匪無法追剿,便從牢裡捉了人來頂數,當然,最重要的是“追繳”的財物足夠豐盛。
舉子見目的達到,便與已成好友的縣令“依依惜別”,攜帶大批儀程進京去了。
不料此子得到大批財物,在京城花天酒地,自然是不思進學,會試時自然名落孫山。
此時此人食髓知味,錢財來得如此輕易,又何必寒窗苦讀?!
於是聚集了一班落第的狐朋狗友,專門在這“騙”之一道上下功夫。
據說這無本買賣竟被此人玩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一生行騙多達千餘,無一失手。
後世傳承其衣缽者便奉之為“開山祖師”,尊之為“老千”!
此便為後世“老千”一詞之由來,老千也就代表了高段位騙子。
聽了方唐鏡這個故事之後,林大人深以為然,“然則賢弟看那王老實用的是何‘千術’?”
有本事的人,通常很容易被人接受的。林大人對方唐鏡的稱呼迅速變成了“賢弟”。
其實就是在問方唐鏡,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畢竟王老實手裡拿的銀子確確實實是十足的十兩白銀,與典當行裡的缺了五厘的白銀不是一回事。
這個事實就是斷案的主要依據。證明了王老實手裡的銀子與信裡說的相符,那麼說謊話的自然就是典當行一方了。
“大人是否記得,此人還有一個同夥,便是那送信之人。學生想來,那王老實之所以有持無恐,原因就在於出了典當行之後已經與自己的同夥將銀兩換掉。故而並不怕人查。
他乃是本地附近人氏,若是逃了,日後也難免被人認出,事情做得萬無一失,他又何必逃,就算是報官也是奈何他不得。”
“似此,如之奈何?”林大人眉頭緊蹙,明知是罪犯卻無可奈何,心情很糟,捉人動刑也不是不可以,可如果王老實抵死不認,事情就不好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