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物資緊缺,而且有些東西不是他想買就能買的,所以怎麼簡單怎麼來,湊合著能用就行。
這一忙活就是大半天,等他這邊弄好的時候,張春喜那邊的茶葉蛋也賣完了,最後算了個總賬,李亞東手頭上還有十七塊八毛錢,這其中包括他三哥家投資的十塊錢。
倆人回去的路上,李亞東留下了兩塊八毛,剩下的十五塊錢全給了張春喜,算是明天收鴨子的費用。這年頭鴨肉一塊兩毛左右一斤,大概是家禽裡面最便宜的,李亞東讓他儘量挑三斤左右的鴨子收就行,不用太大。
實在是兜裡沒錢,不然肯定得多收幾隻,那個甕裡面他滿打滿算的弄了八隻吊鉤,一次最多能烤八隻鴨子,以後大概也只能定時定量供應。不過按照李亞東預想的銷售模式,也足夠賺得盆滿缽滿了。
一夜無話,這天早上,等李亞東來到村口的時候,張春喜已經等在那裡,旁邊的空地上還放著一對籮筐。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又是雞蛋又是鴨子,單憑兩隻手哪裡拿得過來?
“啥時候起的?”李亞東笑著問道。
“天光光亮就起了,問這個幹嘛?”張春喜倒是一點不覺得辛苦,整個人鑽進了錢眼裡,幹勁十足。
“當我沒問。”李亞東撇了撇嘴,看見一個籮筐口用尼龍網罩著,低頭一看,詫異道:“這幾隻鴨子啊?”
“八隻!”張春喜嘿嘿一笑,“不是你說一次能烤八隻嗎?我就尋思著位子空著多浪費呀,鴨子是大畈村二狗子家的,那小子現在就在家裡放鴨子,好幾十只呢,還欠他四隻的錢,等明天再給就是了。”
“二狗子成了養鴨專業戶?”李亞東眼珠子一瞪,腦海裡浮現出一個缺門牙的黑小子形象。
二狗子是倆人的初中同學,關係不錯,不過讀到初二就輟學了,為人那叫一個仗義,打架總是衝在最前面,那兩顆門牙就是這樣沒的。上輩子到了九十年代末,李亞東回鄉的時候曾見過一面,記得那時二狗子混得不錯,家裡蓋了磚房,還買了一腳踹,想不到是靠養鴨起的家。
“反正他說你要弄鴨子的話,就得先把他家的鴨子收完,他正愁沒遇到上門販子,讓你自己看著辦。”
“行了,你明天跟他說,他家的鴨子我包圓了。”李亞東哈哈大笑,這些小時候的夥伴現在有印象的沒幾個,能撞上一個不容易。
一路心情不錯,倆人換著挑籮筐,不知不覺就到了鎮上。
張春喜自己生爐子去煮茶葉蛋了,李亞東也沒招呼,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自顧自的忙活起自己的事情。
蔡小惠反正也是閒著,就在一旁打下手,勞動帶娃兩不誤,之前李亞東已經說過,鴨肚子裡的東西都不要,鴨腸鴨肫那可是好東西,權當是她的辛苦費了。
倆人又是放血,又是鉗毛,忙活了老半天,等鴨子處理好後,蔡小惠顯得很詫異的問道:“亞東,你以前常幹這個?手腳咋這麼麻利?”
“沒……平時看我娘弄的時候學的。”
蔡小惠嘆了口氣,感慨道:“要不能考上大學?這腦子靈活的人就是厲害,學什麼都快。”
李亞東老臉一紅,趕緊抱著一盆鴨子遁走。
由於條件有限,他也沒有太折騰,淋油上蜜的那些步驟就直接省了,簡單的醃製了一下後,就將鐵絲穿過鴨脖子弄成一個鉤,然後一個個的掛進甕裡面。
甕底有燒紅的炭火,這是李亞東特地讓蔡小惠幫忙弄來的慄碳,另外還讓她買了些麵粉、蔬菜,以及糖油。這都是昨天下午商量好的事情,早上過來的時候對了賬,昨天餘下的二塊八毛錢給了三嫂一塊,剩下的一塊八毛明顯不夠,也只能回頭再補了。
用一塊破門板將甕口封好後,李亞東就開始準備其他的輔料:麵餅、甜麵醬、黃瓜絲、蔥絲。
這就是他設想好的銷售模式,並非整隻去賣,而是一片一片的賣。一片鴨肉配上一張麵餅,再抹上甜麵醬,捲上黃瓜絲和蔥絲,很標準的北方烤鴨的吃法。
這樣無疑能將一隻烤鴨的利潤最大化,否則整隻或半隻去賣,能有多少利潤?一隻三斤的鴨子,成本不過三塊多,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撐死也就賣個四五塊,多了沒人能接受。
再說還得考慮到這個年代的購買力,動輒好幾塊的東西,幾個人能吃得起?
而憑李亞東的刀工,一隻鴨子最多能片出108片,他設想的是:加上輔料捲起來吃,一個烤鴨卷只賣一毛錢。
如此一來的話,不僅經濟實惠,人人都吃得起,而且一隻鴨子就可以賣出十塊八毛錢!
至於利潤他也算了筆賬,平均一隻鴨子按三斤算,這樣一個成本是三塊六毛錢。慄碳不值錢,黃瓜不值錢,蔥不值錢,麵糊也不算值錢,值錢一點就是油和糖,這是做甜麵醬用的,量也不大。合計起來搭配一隻烤鴨的成本撐死也就一塊左右。
那麼也就是說,單單一隻烤鴨,純利潤大概能有六塊錢!這還不包括鴨架子處理一下也能有點進賬。
同樣一隻鴨子,不同的銷售模式,所帶來的利潤也是截然不同的。